第Z02版:诸城读本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标题导航
材料齐全,办助学贷款很顺溜
盲道成“忙道”,盲人很受伤
看似狗患实则人患
2013年08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材料齐全,办助学贷款很顺溜
  一名同学向记者展示助学贷款办理成功的文件。



  “我是一个农民,靠家里种的几亩地维持生活,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大女儿还没毕业,儿子今年又考上了大学,可学费愁坏了咱庄稼人,如果没有这个资助政策,我真供不起,助学贷款的政策太好了。”
  “今年是我助学贷款的第四年,父母都是农民,家里还有个妹妹,四年的学费肯定负担不起,我从大一就办理助学贷款,要不是这个政策,我可能完不成学业。”……
  8月1日,记者在市教育局学生资助中心跟部分家长及学生聊天时的所见所闻。

资助中心像温馨的家
  早晨9点15分,记者来到市教育局,刚到门口,门卫就询问记者是否是办理助学贷款的,记者假装说是,然后门卫就递给了记者一张卡片,上面写着“办理助学贷款排队序号”。记者带着卡片,来到3楼学生资助中心,楼道里已是挤满了前来办理助学贷款的学生和家长。记者随机看了几位学生手中的卡片,记者发现,他们都是按照序号依次排起来的。
  随后,记者来到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门口,记者注意到,门口贴了两张公告,一张是“办理助学贷款所需素材”,另一张上是“办理助学贷款的流程图”。进入办公室后,记者发现,工作人员正处于紧张的忙碌状态当中,一部分工作人员为学生和家长讲解办理申贷、续贷的所需材料和流程;另一部分为材料齐全的学生办理申贷、续贷的手续。
  据工作人员介绍,根据以往经验,第一天办理助学贷款的学生会比较多,早上他们早早地就为前来办理申贷、续贷手续的学生和家长在C楼上提供了休息厅,准备了椅子、热水、报纸等用品,让学生和家长来到市教育局学生资助中心感受到家的温馨。

助学贷款办理效率高
  9点40分,记者跟着一位刚刚来到3楼,排在队伍最后一个的赵同学,打算跟他一块儿去办理助学贷款,想看一下从开始排队,到最后办理完成共需要多长时间。令记者吃惊的是,本来看似很长的队伍,不到半个小时就缩短了一半还多。
  10点30分,赵同学就等到了自己的牌号。这时记者才发现,为了提高贷款办理效率,工作人员分成了两组,分别为学生和家长办理相关手续。10点37分,赵同学已经基本办完了自己需办理的相关手续。
  据工作人员介绍,来办理助学贷款的学生,很多家庭条件都不好,许多学生和家长都是来自农村,农民挣钱不容易,他们之所以分两组为学生办理,就是想提高效率,让学生和家长少跑一趟,少花坐车钱。

不少马大哈准备不足
  俗话说,百密难免有一疏。对于初次办理助学贷款的准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办理助学贷款是一件非常严肃和重要的事情,很多办理者却准备不足丢三落四。
  “我走的时候还提醒自己一定要带着身份证,结果出门后还是忘了”,忘记带身份证的张同学告诉记者,“自己的身份证是为了高考才办理的,拿到手没有几个月,所以还没养成随身携带身份证的习惯。”张同学不得不回家去拿身份证,然后等到下午再来办理。
  记者跟坐在休息椅上的王同学聊天,王同学告诉记者,自己的学生证落在实习地江西了,自己马上就要上大四了,虽不是第一次办理,但学生证真的忘的是一干二净了。无奈之下,王同学不得不让江西的朋友帮忙邮递过来。

工作人员常加班加点
  不知不觉,已是中午12点,记者看到学生资助中心的工作人员仍在工作。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的家长和学生早晨7点多就从家里往这里赶,可因材料不全或申请表上没盖公章,不得不重返,来到时,虽然按工作时间来说我们已下班,可这些学生和家长大部分都来自农村,为了少耽误他们半天的功夫,多挣半天钱,我们就晚吃会儿饭,少休息会儿,没什么大不了的。”
  记者算了一下,一天下来,市学生资助中心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至少是10个小时。废寝忘食、忘我工作、为人民服务,为学生和家长着想,这些原本离现实很远的词语如今在这里得到了答案。
 文/图 本报见习记者 吕凯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