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中国新闻·综合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明星企业兽药里添“瘦肉精”
窃取60万公民信息,打电话推销“藏品”
2013年08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明星企业兽药里添“瘦肉精”
  江西巨仁集团属下的子公司——江西海联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的兽药产品。CFP供图



◎江西海联动物药企为占领市场擅自更改兽药配方 ◎公安部指挥21省区市公安机关成功捣毁犯罪网络
  日前,公安部指挥浙江、江西等21地公安机关,成功捣毁在兽药中非法添加“瘦肉精”的江西海联动物药业有限公司这一“黑工厂”,摧毁了涉及全国21个省区市的制售伪劣兽药犯罪网络。这是我国公安机关首次从兽药生产、销售、使用到生猪检出瘦肉精全环节侦破的兽药中非法添加瘦肉精案件。
生猪异样 兽药里竟然查出“瘦肉精”
  数月前,在对生猪尿液样本进行检测时,浙江省海盐县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发现——生猪尿液常规检测指标呈阳性,含有盐酸氯丙那林成分,这种成分还有一个人们熟悉的名字——“瘦肉精”。然而,养殖户们反映,他们并没有在饲料里添加“瘦肉精”,那问题出自哪里呢?
  公安机关联手农经部门循线追踪,发现被检的肉猪,在生产饲养过程中,均因猪呼吸道感染而注射过兽药,其中使用率较高、品名比较一致的主要是30%替米考星注射液(又称肺呼胸炎康),里面被故意添加了国家明令禁止的盐酸氯丙那林成分。
  海盐县公安局立即成立专案组,从养猪户、兽药店、供货商等环节逐一调查,最终将目标锁定在江西海联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记者调查发现,相比以前直接在饲料中非法添加“瘦肉精”的犯罪方式,在兽药中非法添加更具欺骗性、隐蔽性。
  针对这起案件,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兽药、农药、饲料是食品安全的基础和源头。在兽药、农药、饲料中非法添加违禁药物,直接造成食用农产品种植、畜禽水产养殖等食品源头环节污染,危及群众餐桌安全。
  公安部对此案件高度重视,将其列为重点案件挂牌督办,并多次召开案件侦办调度会,统一调度指挥、全程跟进协调。

颇具规模 销售网点遍及21个省区市
  浙江省公安厅治安总队副总队长丁仕辉介绍,根据国家主管部门出具的证明,海盐县公安局送检的海联公司配方单中,除6种非法添加瘦肉精的兽药品种外,送检的其他19种产品的实际配方均不符合国家规定,属于擅自更改批准配方的行为。
  据了解,江西海联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在当地颇具规模,是当地的“明星企业”。2005年,公司通过了国家主管部门兽药GMP(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
  然而,经过公安机关侦查,这家企业在光鲜的外表下,大肆进行伪劣兽药的制作、销售——以负责人熊某某为首,技术部负责研发和生产,销售部负责在多个省区市派驻地区销售代理,销售网点遍及全国21个省区市。
  “这个企业擅自更改兽药配方,生产兽药所含成分与国家标准不符,目前已由主管部门鉴定为假兽药的品种达20余种。”丁仕辉说。

应付检查 用星号区分合格不合格产品
  根据国家规定,兽药生产领域只允许按照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兽药配方成分生产,如果兽药所含成分、种类与相关国家标准不符,即属于假兽药。
  犯罪嫌疑人、该厂技术总监周某某交代,为了增强药品疗效,保证市场占有率,他将国家禁止添加的盐酸氯丙那林加到了配方里。
  海盐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大队长邹云峰说,为了应对执法机关查处,犯罪嫌疑人常采取真假掉包、全力公关、销毁物证等手段逃避处罚,且这类违法犯罪链条长、环节多,发现难。
  为了逃避管理部门的监管,海联公司还专门生产了一批合格产品,以应对检查。该公司浙江地区总代理王某说:海联公司含有“瘦肉精”成分的兽药批发价32元/盒,但可卖到50元/盒。应付检查时,将药品目录上打★号的药品放在药架上面,没打★号的药品必须下架放好,等检查好了之后才能上架。“后来我才知道,打★号的是合格品,而不打★号的是添加禁药的产品。”
  周某某还交代:“我们是有生产许可证的厂家,如果真假药品一起生产,不告诉你违禁药品的种类,一般检测根本查不出来。”

监管难题 检测手段落后,漏网之鱼难免
  据了解,“瘦肉精”是一种非常廉价的物质,属于肾上腺素兴奋剂,人吃了含“瘦肉精”的肉类后,会出现心率增快、头晕恶心、肌肉震颤等症状,对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患者危害更大。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由于我国生猪散养面积大,兽药行业监管存在薄弱环节,药品残留检测困难。
  海盐县农业经济局畜牧局副局长李海虹介绍,他们是在对生猪进行抽检时查出问题兽药的。“现在采用快速检测,主要查3个项目: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这是传统的最常见的三种‘瘦肉精’,但实际上‘瘦肉精’种类很多,目前国家规定的就有16种。目前其他种类的靠快速检测还查不出来,因为投入成本太大。”
  检查手段相对落后,难免会出现漏网之鱼。李海虹建议,应该提高检验设备水平和检测强度,引进先进的设备充实基层检疫检验部门。
  国家首席兽医官于康震认为,目前中国生猪产业中小养猪户散养现象普遍,管理难度大,监管还需进一步整合完善。
               据新华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