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汪昌莲
高考试题历来由大学教授、部分重点高中的优秀教师、资深命题专家等组成的专家组所出,可以说具有相当的权威性。近日,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发布了一条公告称,浙江省将首次面向社会征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试题。 (9月8日《现代金报》) 应该说,“草根出题”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考试创新和教育创新,面向社会征集高考题,只是改变了一个说法而已。“草根”也好,“面向社会征集高考题”也罢,其实指的就是中学教师。以往,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各地独立命题,高考命题专家多数为大学教师,一部分是中学教研员和骨干教师。也就是说,“草根”早就参与了高考命题,而浙江只不过是重申了这一传统“命题组合”,并进行了“面向社会征集高考题”的延伸。 事实上,代表“草根”的中学教师参与高考命题,一直饱受争议。在很多人大加赞赏的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和家长对“草根”加入后试题的范围和公平性表示了担忧。比如,一名普通高三老师,如果他出的题最终被采纳了,尽管题型思路在专家们的研究下得到了改造,但熟悉自己老师风格的学生们,还是可能会对这个题目更熟悉和拿手一些,这对其他多数考生来讲,就是一种不公平。 因此,“草根出题”撼不动高考的“根”。高考是选拔性考试,目的是把考生按成绩分层,便于高校挑选。家长和学生不必过于纠结由谁出题,夯实基础,比捕捉任何外界信息更重要。特别是,要打破中学教师“教什么考什么”的应试惯例,而是注重和大学知识的衔接,在教学和复习过程中,应源于教材大纲,高于教材大纲,体现创新能力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