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犯罪每年坑网民近三千亿 |
《社会管理蓝皮书》昨发布,指出“舆论领袖”易被利用和绑架 |
|
据《法制晚报》报道 26日上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研究形成的2013年《社会管理蓝皮书——中国社会管理创新报告NO.2》(以下简称“蓝皮书”)首发。蓝皮书指出,网络舆论并不能代表社会主流声音,但又是不容忽视的社会情绪“晴雨表”。此外,网络犯罪每年给中国网民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890亿元,而个人信息和隐私泄露造成的间接伤害,更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 所谓“舆论领袖”是指关注社会生活、熟悉舆论环境、具备新闻敏感、拥有信息资源,当某个焦点事件、热点问题出现时,能在第一时间发表独到见解,影响和引领广大网民的这样一些人。 “舆论领袖”和“网络推手”的产生是一种必然,成为影响网络话语生态、引领舆论走向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这些“舆论领袖”和“网络推手”很容易被商业利益或政治力量所利用、绑架,对网络舆情产生重大影响,对社会造成危害。 在互联网面具的掩盖下,网络犯罪盛行,一方面,造谣、诽谤、诈骗、色情等非法活动大行其道;另一方面,非法窥视、控制、窃取、攻击等罪恶勾当暗流涌动。蓝皮书指出,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有6000万网民因网络欺诈损失300多亿元,30%的网购者曾遭遇钓鱼网站攻击。网络犯罪每年给中国网民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890亿元,而个人信息和隐私泄露造成的间接伤害,更是难以用金钱来衡量。 蓝皮书指出,在虚拟社会,通过网络违法犯罪变得更为容易,成本更为低廉,监控网络违法犯罪则变得更加困难,代价高昂。目前我国针对虚拟社会还缺乏相应的社会准则和法律规范,在很多领域甚至处于一种无法可依的状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