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李帆 恶性“医闹”破坏了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但釜底抽薪之策是给患者申诉的权利和一探真相的机会。毕竟,正是由于部分医院推卸责任,故意隐瞒过失,才把患者及家属逼上了“不闹不解决”的绝路。增加医院安保人员进行“围追堵截”,只能收到抱薪救火的效果。
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公安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指导意见》,构建“平安医院”,以防止恶性“医闹”。医院保安数量按照不低于在岗医务人员总数的3%或20张病床1名保安或日均门诊量的3‰的标准配备。 (本报今日A22版) 每20个病床配一名保安,医院瞬时变得“森严戒备”,在人多势众的医院面前,恐怕患者及家属再也不敢轻举妄动,若就此看来,“医闹”事件或许将就此走向沉默。然而,强行压制患者的不满情绪,“沉默中爆发”将是最终的惩戒。 可以预见,“平安医院”建设拉开序幕,为医务人员铺设了一张安全的保护网,但这张网究竟能起到几分作用,还要打上一个问号。去年5月份,卫生部就曾与公安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打击“医闹”的公告,并向二级以上医院派驻警务室的紧急通知,但收效甚微。从数据来看,2012年全国共发生恶性伤医案件11起,造成35人伤亡,其中死亡7人,受伤28人,恶性伤医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扼止。警务室都难阻“医闹”事件发生,扩充几个保安恐也将无济于事。 不断升级的安保措施陆续亮相,看似是医院被“逼上梁山”,但“医闹”事件又是被谁逼出来的呢?目前医疗纠纷的诱因80%以上不是医疗技术的问题,而是服务质量甚至职业道德问题。在利益的驱使下,个别医生明知医治无效还劝说患者花费高昂费用继续治疗,甚至采取多收费、滥检查等手段谋取私利,激化了患者及家属的不满情绪,一旦诊疗效果与预期有所出入,患者便怀疑医务人员是否存在过失。而部分医院为避免利益损失而推卸责任,故意隐瞒过失,把患者及家属逼上了“不闹不解决”的绝路。 可见,医患关系变得“剑拔弩张”,是因为医患互信天天在流失,当这种流失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有“医闹”事件发生。不可否认,确有“医闹”因为破坏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而伤及无辜,但是要想解决问题,釜底抽薪之策是给患者申诉的权利和一探真相的机会,而不是增加医院安保人员进行“围追堵截”,否则,医患关系只会在“越闹越堵、越堵越闹”的怪圈内徘徊。 增配保安也好,引进警务厅也罢,都是在问题出现之后采取强硬措施进行打压,强势安保制度也许能换得一时之安,却恶化了医患双方的对抗关系,到头来只能收到抱薪救火的效果。解决“医闹”之患需从源头着手,防患于未然,若医院足以取信于民,“医闹”事件也便销声匿迹,医院又何需绞尽脑汁“护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