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Q04,Q05版:青州读本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衡王桥显古迹,明时城墙宋时城门叠罗汉    ◎城墙遗址从衡王桥西至青州博物馆全长2000多米  ◎已出土180米城墙,对还原南阳城风貌有重要意义
路口铺管道,挖出清代夫妻墓 
2013年11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衡王桥显古迹,明时城墙宋时城门叠罗汉    ◎城墙遗址从衡王桥西至青州博物馆全长2000多米  ◎已出土180米城墙,对还原南阳城风貌有重要意义
◎城墙遗址从衡王桥西至青州博物馆全长2000多米◎已出土180米城墙,对还原南阳城风貌有重要意义
  明代城墙和水门。
  宋代城门遗址。
  宋代石铺路面上的车辙印迹。



  一个多月前,建筑工人在青州市衡王桥西的沿河公园施工时,发现一些明朝城砖。经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青州市文物局专家确认,此处为明城墙遗址。10月30日,记者从青州市文物局获悉,经过一个月的考古挖掘,目前已经出土180米长的明朝城墙遗址。考古工作人员发现,明代城墙下叠压了宋代城门,宋代城门北侧还有一早期石墙。据考古人员透露,该遗址全长共计2000多米,对还原古南阳城风貌有重要价值。

现场
挖掘一个月初现原形

  10月30日,记者来到青州市衡王府路衡王桥西、南阳河南岸考古挖掘现场。远处挖掘机正小心翼翼地施工,城墙下几名考古队员在紧张地工作着,城墙遗址东段已初现原貌。青砖砌成的古老城墙透露着历史的沧桑,显得非常壮观。
  记者了解到,经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青州市文物局一个月的联合考古挖掘,目前已经出土明朝城墙和水门遗址、宋代城门遗址,共计180米长。记者眼前的水门遗址有一人多高,由长方形的巨石垒成,看起来坚固无比。记者了解到,水门在古汉语里有水闸、临水城门等多重含义,古时候城里的水从这里排泄。考古队宋队长说,水门遗址东西长26.2米,与明代城墙一体而向北凸出3.1米,残高两米,与益都县图志对照吻合,应为益都明城的水门遗址。
  水门西侧拐角连接着一段城墙。城墙底部是一层夯筑的白灰三合土,记者用手试了一下,夯土层非常结实。夯土层上是青石石基,石基再往上就是青砖垒砌的城墙了。 
  记者看到,目前出土的这段城墙遗址保存完好,埋在地下约1.5米处,高度大约2.5米左右。“原有城墙约有六米多高,高大雄伟,用材考究,可以说是固若金汤。由于年代久远朝代更迭等原因损毁了,仅留下这一部分。”现场一名姓梁的考古队员介绍,一个多月前,建筑工人在青州市衡王桥西沿河公园施工时,发现一些明朝城砖。青州市文物局随即组织考古专家赶赴现场,经确认此处为明城墙遗址。据介绍,挖掘工作从9月30日开始,自发现城墙遗址后,考古工作人员每晚都在这里轮流值班。
进展
发现城墙下叠压宋城门

  在现场,考古队员告诉记者,记者所站的位置就是原来古城护城河的位置,南阳河自古代就有,它同时也是古南阳城的北护城河。这段2000余米的明城墙遗址就是沿着南阳河南岸从衡王桥一直延伸到青州博物馆(明城的岱宗门)。
  考古队员带记者沿着明代城墙往西走,来到宋代城门遗址。记者看到,宋代城门叠压在明代城墙的下面,由城门、城墙、瓮城、石铺路面组成。“目前城门洞的位置已经确定了。”考古队员介绍,城墙残存高度98厘米,城门向东西两侧都有向北延伸的石墙,用石头堆砌而成,与城墙呈直角,是城门的组成部分。
  记者看到,宋代城门东西两侧城墙用青砖垒砌而成,宋代的城砖与明代的城砖有明显不同,宋代的砖相对较小,上面有花纹,明代的砖相比宋代要大、要厚实一些。
  工作人员掀开覆盖在宋代城门遗址上的塑料,露出一处宽约4米的石铺路面。记者看到,石路表面已经磨得光滑,有的石块上留有深深的车辙印。
  “古代的车轮是木制的,几百年才能在石头上形成这么深的印痕。”考古队队员梁先生告诉记者,“在挖掘过程中,现场收集了很多的陶器、瓷器碎片,据此初步断定出石子路是宋代的。随着朝代的更替,宋代城门被废弃,也就出现了明代的城墙叠加在宋代的城门上的情况。”
  另外,记者了解到,在宋代城门北侧14米处,考古人员还发现一段早期石墙,与宋代城墙遗址方向一致呈东西向,用大石块垒制而成。该石墙叠压在宋代城门北侧路土的下面,经考古专家判断,石墙的时代应早于宋代城门。
  对于青州南阳河南岸挖出明代城墙遗址一事,家住附近的市民王先生表示:“这里就是以前的老城墙根。”今年63岁的王先生指着南阳河南岸回忆说:“岸上的顺和街的路面下就是以前的城墙,我们小的时候经常在这附近‘探险’,但是具体这些城墙是什么朝代的就无从说起了。”
  “考古不像盖房子,它有很多不可预见性。”考古队员梁先生表示,现在城墙遗址还处于发掘阶段,初步判断是明代城墙遗址,至于确切年代还有待考证。
  记者了解到,明代城墙遗址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城墙的结构、布局还需有待考证、勘探落实;宋代城门与瓮城仍需大面积挖掘,搞清平面布局及建造程序,城门与瓮城的时代也有待细致考证确定;宋代城门北侧的石墙,用途如何、时代与城门的关系都需要一一揭开面纱。
意义
有助于重现古城风貌

  据了解,这次考古发现如果能够对衡王桥以西进行大规模的清理,对益都县图志中记载的五个马面及岱宗门进行清理挖掘,与范公亭公园及东侧的沿河公园有机的结合,能够更好的体现青州府的古老风貌,有助于争创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青州市文物局文物管理科科长庄明军介绍,对该遗址的考古挖掘和研究,不仅能恢复明代青州南阳城北部城墙的本来面目,有助于对南阳城建造的历史进行初步考证。
  “挖出这么规模宏大、建筑讲究的城墙来,在山东还是第一次。城墙遗址的发掘不仅为青州增添了一道风景,对青州申请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个重量级的项目,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庄明军说,该城墙遗址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青州市文物局联合考古挖掘,目前考古队员挖掘到明代城墙底下叠压着宋代城墙,宋代城墙底下还有石头建筑,这些还需要进一步考证、判断、研究。同时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考古课题,对宋城的研究来说也打开了崭新的一面。
  文/图 本报记者 董晓源 实习生 刘艳杰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