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10月22日,施工工人在青州市义和东街与云门山北路路口东侧铺设供暖管道时,挖掘出一清代夫妻合葬墓。10月25日,记者前往青州市文物局了解情况,据了解,该墓葬出土两件清代瓷器和六枚康熙年间的铜币。文物局工作人员已经到现场勘查并对墓葬进行了处理。工作人员表示,该合葬墓为一平民墓葬,对研究古代殡葬习俗有一定价值。 发掘出两件瓷器六枚铜钱 25日下午,在青州市文物局文物管理科,记者看到了刚出土的两件瓷器。一只黑釉瓷罐和一只黑釉油灯,油灯保存完好,瓷罐上半部分已经破碎。据青州市文物局文物管理科科长庄明军介绍,这是清代民间常见随葬品“下食罐”、“油灯盏”,目前工作人员正在对其进行修复。另外还有六枚写有“康熙通宝”的铜钱。 庄明军介绍,这次出土清代夫妻合葬墓宽3.8米,长4.2米,距离地面1.5米左右,中间有一条神道,两侧为男女主人墓穴。据介绍,墓葬主人头骨腐烂严重,四肢遗骸已经腐烂几乎消失,而棺木是由松木制成,已经散架但未完全腐烂。固定棺木用的铁器也未完全腐烂。 庄明军介绍,令人赞叹的是,出土的棺木上仍残留着一部分金色漆皮,而且金漆的光泽度非常好。 古墓现场已经暂时填埋 随后,记者在青州市义和东街与云门山北路路口东侧,找到了该墓穴出土位置。记者看到,古墓位于义和东街与云门山北路路口东侧150米左右路中央位置。墓穴现场已经填埋,两根较粗的供暖管道放在路中央,两侧是较为新鲜的泥土。 记者了解到,这处古墓是10月22日16时50分许供暖管道施工人员在义和东街动工时发现的。一名益能热电的施工人员告诉记者,“当时正在挖掘供暖管道,无意中就发现了这座墓葬,于是立即报警”。随后,青州市车站派出所民警和青州市文物局考古队队员随后赶到现场。 据庄明军介绍,22日下午5时左右,青州市文物局工作人员闻讯赶到现场,当晚对古墓进行值班保护。经过23日一上午的考古发掘,发掘出陪葬物品。他介绍,目前发掘的是男主人墓,据规格和陪葬物品来看为平民墓葬,对研究古代殡葬习俗有一定价值。因为一些原因,目前墓坑已经暂时填埋,下一步施工时再进一步挖掘并做妥善处理。 很久以前此处就是居民区 “以前这条街上有根供暖管道,现在要进行更换,施工人员非常警觉,一发现古墓就上报了。”附近一家修车铺的老板告诉记者,“墓主人的遗骸已经腐烂,考古专家到现场进行了勘查,出土的几件文物考古专家用方便袋提走了。23日晚7时左右施工人员对墓穴进行了填埋。” 记者了解到,义和东街附近很久以前就是居民区,是解放后的新兴街道。周围市民表示在此居住多年,也不知道这里有古墓。 而对于再往上追溯这个地方是干什么的,周围市民众说纷纭。有的市民说,这里以前曾是墓地。住在义和东街的李大爷说:“八九十岁的人也说不清楚,这里解放前就是条道路,德国人修铁路时是上世纪10年代,那时候这条道路就形成了。” 文/图 本报记者 董晓源 实习生 刘艳杰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