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调查谩骂回复,更要挖病根
把学生当“恐怖分子”的教育很恐怖□苑广阔 
政府机关开放何时能成常态□江德斌 
2013年11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调查谩骂回复,更要挖病根



    □本报评论员 李帆 
  “诅咒回复”不是一个人的“猖狂”,公众服务意识淡薄的不仅仅只是当事人,还有整体部门集体的不自觉,当地纪委的调查若仅局限于当事者,充其量算是拔掉了一根毒刺,但隐藏在身体内的“毒素”仍将发作。
  一市民拨打电话到云南省绿春县卫生局咨询,没想到值班的工作人员不仅没有接听电话,竟然还用手机短信回复市民:“是不是你妈去世了。”6日,绿春县卫生局当事值班人员李某承认短信是他发的,并表示后悔发出这样的短信。绿春县纪委已经介入调查。
           (本报今日A30版)
  对于部分政府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或许我们已见多不怪,但如此粗鲁的“谩骂回复”着实让人“叹为观止”。个人“疏忽”所致的辩解听似有几分腔调,却难以打消民众对当地政府部门习惯于“刁难百姓”的疑虑。
  根据当事人的解释,他误把咨询的市民当成了骗子,便以恶毒的回复给还以“颜色”,为“谩骂回复”披上了合情合理的外衣。然而,且不论其个人素养如何,当地政府的形象该安放何处?更可笑的是,这名工作人员在家值班已属违犯纪律,将工作之职抛之脑后,服务意识的欠缺可见一斑。值班电话被转移到了自己的手机上,混淆了“公务”与“私务”的界线,更忘却了服务公众的责任。事实上,忘记值班比“谩骂回复”更可怕。
  “诅咒回复”看似偶然,却充满着必然,背后其实隐藏着制度漏洞,值班电话为何被呼叫转移?值班并非只是充当个话务员的角色,不在办公室值班,本身就使得值班失去意义。从种种迹象来看,值班电话被呼叫转移似乎是绿春县卫生局默认的做法,工作人员早已“心有灵犀”,这意味着所谓的值班制度形同虚设。
  可见,“诅咒回复”不是一个人的“猖狂”,公众服务意识淡薄的不仅仅只是当事人,还有整体部门集体的不自觉,更有制度设计中公共服务职能延伸的缺失。类似的问题不仅仅反映在当事部门,在不少政府机构中,无论是服务热线、市长热线,还是官网平台,形同虚设的不在少数,而一些热线在回复百姓咨询与诉求过程中雷语频出,让人哭笑不得,“谩骂回复”只是其中的一例而已。
  因此,当地纪委的调查若仅局限于当事者,充其量算是拔掉了一根毒刺,但隐藏在身体内的“毒素”仍将发作,即便清除了“谩骂回复”,各种雷人回复势必层出不穷。
  日前,公安部已针对不作为和乱作为等问题,开出“刁难民众者一律停职”的药方,令民众看到了转变作风的希望。当地政府部门也该做一次全身“体检”,避免摁下葫芦浮起瓢的循环怪圈。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