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推动节水,别只盯居民腰包
网络安宁权还需法律防火墙兜底 
推行“雾霾假”貌似画饼充饥
2013年12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动节水,别只盯居民腰包



    □本报评论员 李帆 
  民众内心“逢调必涨”的阴影挥之不去,这次推广的阶梯水价是否会演变成“阶梯涨价”,便成为让人焦虑的隐忧。节水若只盯着价格杠杆的作用,不仅损害了民众的利益,也难有所建树。因此,相关部门不仅要“节流”,更要“开源”。
  据知情人士称,继年初发布《关于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发改委又将发起对水价改革新一轮的冲关。阶梯水价政策作为水价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进一步发挥水资源价格的杠杆作用,扩大阶梯间的价差和价格比例。目前水价主要由市、县来定价,阶梯水价将在全国推广,但具体的方案还将由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安排。   (本报今日A20版)
  随着城市“水荒”愈演愈烈,解决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已迫在眉睫,在此语境下,推广阶梯水价引导民众和企业节约资源就显得尤为必要。然而,民众内心“逢调必涨”的阴影挥之不去,这次推广的阶梯水价是否会演变成“阶梯涨价”,便成为让人焦虑的隐忧。
  民众的隐忧并非无中生有,这已在多个城市实行阶梯水价的过程中得以印证。例如,广州市公布了用水阶梯收费的两种方案,居民用水第一阶段的起步价分别上涨了0.6元/吨和0.7元/吨,其它阶段按比例上涨。虽然本次重在扩大阶梯间的价差和价格比例,但若起步价上调,普通民众仍然会被划进“打击”范围。
  事实上,从全国用水总量来看,居民生活用水只占总用水量的10%左右,提高居民生活用水价格对于节约资源的贡献可谓寥寥无几。而从民众不止一次发出的涨价焦虑声中不难判断,涨价已在“民生账本”上付出了代价,水价垄断、漠视民生等指责此起彼伏。可见,通过涨价控制居民用水量可谓得不偿失。
  推行阶梯水价不该打居民用水的主意,而应将矛头指向占总用水量80%左右的生产用水。诚然,扩大阶梯间价差后,生产用水成本势必大幅提高,但不得不提的问题是,对于整个生产行为而言,用水成本在生产成本中只不过扮演了个“小角色”,水价上涨后对企业而言究竟起到几分引导作用,恐怕还值得商榷。
  而且,我国很多城市水荒不是资源型缺水,很难靠节水去破解。许多城市明明守着大江大河,但却同样落入缺水的境地,其原因在于部分污染企业过度排放,导致水质严重恶化,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若仅仅通过涨价引导节水的方式解决水荒,只能起到杯水车薪的作用。
  在笔者看来,推广阶梯水价势在必行,但若只盯着价格杠杆的作用,不仅损害了民众的利益,也难有所建树。因此,相关部门不仅要“节流”,更要“开源”,减少企业对水资源的污染和滥用,否则,阶梯水价只会落下一个垄断生财的骂名。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