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高薪吓跑求职者是个黑色幽默
雾霾围城,预警应急机制准备好了吗
须对“搞变通”者亮剑
2013年12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薪吓跑求职者是个黑色幽默



    本报评论员 李明志
  面对待遇优厚的职位,毕业生选择了“敬而远之”,不免可惜。但抛出“怕累、怕苦、怕付出”的理由,把求职最锐利的武器给扔了,找不着工作又能怪谁呢?不是工作有多难找,而是求职者们的心思实在难猜,一味活在“理想”之中,回避自我批评,这路难免走得趔趄。
  
  “20万年薪不是梦”,12月7日,在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等在宁4所独立学院联合举行的第七届在宁独立学院毕业生公益专场招聘会上,有房地产公司以高薪及丰厚的待遇争抢人才,但不少毕业生担心工作压力大难以胜任、影响生活情趣,望而却步。
         (12月8日《现代快报》)
  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让今年成为了“史上最难就业季”,严重供大于求的现实,使得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显得更加难得。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此待遇优厚的职位应该把握,但反观毕业生“敬而远之”的做法,不免让人觉得可惜。在择业这个问题上,笔者不否认要谨慎、清醒,但面对一个难得的就职机会,却怕累、怕苦、怕付出,则实在算不上什么理由。把求职路上最锐利的武器都给扔了,找不着工作又能怪谁呢?
  面对不如意的求职经历和就业现状,很多人会发出“理想照不进现实”之类的冲天怨气。这次大学生的求职表现,给出了最好的回应:所谓理想,其真义是什么?对于现实,初涉职场的大学生们,又理解了多少?天平的两端,理想的分量往往被想象得过重,这路难免走得趔趄。
  不妨假设,如果是一个年薪2万元的职位,年轻的求职者们又会有怎样的反应?过往无数次的招聘会,已经就这个问题给出了答案:愤然指责用人单位“大材小用”,自嘲“拖了农民工后腿”,心底里拉不下脸面、怕掉了身价……问题来了,2万元太少、20万元太高,那个理想中的“平衡点”在哪呢?或者说,它真的存在吗?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工作有多难找,而是求职者们的心思实在难猜。尤其是缺乏职场历练的大学生求职群体,受“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困扰,更多地将原因归咎于外在条件苛刻,本能地回避自我批评。结果就是,当真正在现实中面临选择的时候,被自己臆想出来的一些可能根本就不存在或不那么严重的障碍所阻挡,缺乏或失去了前进的勇气和魄力,自己耽误了自己。
  工作压力小、生活情趣……看看这些所谓的“求职底线”,不免令人哑然失笑。拜托,同学们,这是你在找工作,不是让你当闲人,自己的能力尚未得到证明和认可,就要用人单位兑现回报,这合适吗?现实吗?可能吗?
  说到底,找工作本就是一件极现实的事,玩虚的实在没啥意义。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但一旦摆正心态、克服压力、干出成绩,走上正轨,那就是柳暗花明的局面。反过来,还没上战场就缴械投降,自己不争,又能指望别人怎么帮呢?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