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国栋 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姚宏文10日说,我国城乡居民用药知识普遍匮乏,用药行为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他说,居民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这也是多部门联合制定的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之一。 (本报今日A15版) 人生在世,谁也免不了得用药。如果相关知识匮乏,行为不规范,不仅无助健康,且可能引发风险。一项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数据显示,包括合理用药在内的基本医疗素养仅为9.56%,能够正确阅读药品说明书的居民比例约为15%。而中国科协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86.7%的被调查者曾有自我药疗经历;在服药过程中,69.7%的人曾随意增减疗程或自行更换药物;在孩子生病后,近30%的家长自作主张给孩子服用减量的成人药品或抗生素,有时还是多品种联合用药。由此可见,说我国城乡居民用药知识普遍匮乏,用药行为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并非空穴来风,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也可谓是一个好指南。 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许多用药行为不规范现象的存在,有时并不是因为居民用药知识的匮乏,而是到了医院由不得人。即使知识不匮乏,甚至懂得许多“原则”,但如果医生受利益驱使,心术不正一意孤行,动辄就是大处方、搞输液,你能和他讲道理、讨价还价吗?假如患者本就用药知识匮乏,那就更得听医生摆布了。 不得不注意的是,一方面,大部分居民无论就诊还是用药,都是上医院听医生的。盲目用药,自行其事不过少数。另一方面,限于各种条件,居民的用药知识不可能“大长”,更不可能成为用药专家。如何做到行为规范,合理用药,保证居民健康,其实关键还在医生。从这个意义上讲,“用药原则”更该说给医生听。只要医生能够按“原则”办事,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因此,要使利好居民健康的“用药原则”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就不能光是“教导”居民,更多的功夫应当下在医疗机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