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划包行窃的小偷,没有人不恨得直咬牙。市民王林(化名)12月初外出在马鞍山时钱包被偷,所幸他遇见的是个“义盗”——小偷用快递将所有证件寄还与他,并称“补办也不容易”。看着小偷打印的留言,王林有些哭笑不得:“还算他有点‘从业良心’啊!”王林将这一“神奇经历”发送至微博,立刻引起了网友围观和热议“义偷”、“盗德”的赞誉声不断。 (12月17日《合肥晚报》) 几乎每个人都遭遇过失窃事件,大家在后悔自己的粗心大意和防范不力的同时,更是痛恨盗贼的无德违法行为。可是,当盗贼突然跟你讲起了“道”,并且将有效证件还回来,甚至留下抱歉便条之时,好似“天上掉下了林妹妹”,不少事主被感动得不知所措,报警追究的强硬之心顿时软得一塌糊涂。 谁都知道,除了钱款和贵重物品,诸如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如果丢了,各种挂失和声明带来的麻烦远比钱款丢失多得多,钱物可以再生,而这些证件却难以获得,即便能够补办,那也要花费诸多精力。有了感同身受的想象,自然也就有了失主失而复得的“惊喜”,原有的痛恨烈火立马化作了“盗亦有道”的感慨,是被对方感动了还是“俘虏”了,外人自然说不清楚。 其实,“盗亦有道”是碗迷魂汤,与“被人卖了还帮忙数钱”并无二样。偷了你的东西,你却还要感激他,如此“善良”的心态也为盗贼们的进一步疯狂作案提供了更加宽松的环境。“盗亦有道”背后其实是诡异、狡诈之道也。 盗就是盗,根本无“道”可言,如果真的有“道”,那也应该是回头是岸的“道”。事主也好、旁观者也罢,面对如此之“道”,最好的办法还是报警,该追究的追究,该防范的防范,该群起而攻之的也不能心软,千万别被所谓的“盗亦有道”引入圈套。钱物被偷走了确实可惜,但假如自己的一片善良也被“盗”,那岂不损失大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