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种统计方法,广州官方选择了一种易于操控却“毫无价值”的方法,通过投机取巧的小聪明忽悠了民众,而比这更重要的或许是为讨好上级。房价调控目标几乎无望,当地政府将面临问责,掺水的数据便成了通过技术手段躲避处罚的小伎俩。
□本报评论员 李帆 18日,国家统计局和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分别公布了11月广州房价统计数据。前者数据显示,广州房价同比涨达20.9%,环比上涨0.8%;而后者则称,广州房价环比大降10.6%。广州官方称,统计口径、范围和计算方法不同是导致数据打架现象的主因,国家统计局采用指数计算法,而广州官方则采用算术平均法。 (本报今日A22版) 同样是关于广州房价的统计数据,国家统计局与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公布的结果却大相径庭:一个上涨、一个狂跌,让人唏嘘不已。在打架的数据面前,民众更信任疯长的数据,不仅因为国家统计局的权威性,更在于它更切合民众的感受。因此,我们不得不怀疑:广州官方的统计数据究竟掺杂了多少水分? 其实,民众的忧虑由来已久,在网民一次次拖后腿的“自责”中便已初见端倪。2011年,广州市统计局公布了2011年上半年劳动统计分析报告,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为29423元,但一份网络调查显示,93.8%的网民自感“拖后腿”。 虽然心存疑虑,但苦于无直接证据,民众只能半信半疑。而如今,在打架的数据面前,广州市国土房管局被抓了现行,终于找到口实的民众纷纷指责其统计数据造假。面对此起彼伏的口诛笔伐,广州市国土房管局似乎显得有些冤枉,报告的差别是由统计口径、范围及计算方法不同所致,而并非数据造假。 不可否认,这些因素确实会导致数据报告打架。广州官方采用算术平均法,且扩大了统计范围,官方只要控制高价住宅的成交,就能压低总体平均数,房价数据便会出现“结构性下降”。而国家统计局则采用指数计算法,更能体现房地产市场的真实变化。两种统计方法,广州官方选择了一种易于操控却“毫无价值”的方法,目的不过是通过投机取巧的小聪明来忽悠民众。可见,广州官方的数据可谓一个真实的谎言。 若不是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数据,广州市民如今还被蒙在鼓里,暗自庆幸着房价下降的“喜讯”,为当地出台的调控房价的措施拍手叫好。但广州官方的目的绝非只是迎合民众,更重要的或许是忽悠上级。在国务院调控房价的背景之下,各地争先恐后地制定了房价调控目标,广州提出房价涨幅不高于GDP增幅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这意味着广州房价涨幅须控制在10%左右。但数据显示,前10个月,广州房价同比涨幅维持在15%以上,若依此趋势,广州调控目标几乎无望,当地政府将面临问责。因此,我们不难推断,11月份房价环比大跌,只是通过技术手段躲避处罚的小伎俩。 官方统计数据蕴含着公信力,当谎言被戳穿,受伤的是政府公信力。打架的数据公布之后,不知广州市民还会不会相信所谓的真相,甚至会条件反射式地怀疑当地其它统计数据中是否蕴含着某种政治需求。当数据难以取信于民,统计工作便沦为了自说自话的作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