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97岁的刘葆印正在读《潍坊晚报》。 |
|

|
|
“晚报是我的老朋友” 12月20日,本报收到了一封97岁读者的来信,写信人是家住奎文区胜利东街市中医院宿舍的刘葆印。刘老的小儿子刘纪壮说,父亲看到《潍坊晚报》二十年庆征文启事后,就开始提笔写信了,一写完就让他赶紧送到报社。 这封4页稿纸的信笔迹优美,文从字顺。刘葆印老人在信中称呼晚报为“老朋友”,他提到,潍坊楼高了、街道宽了、交通改善了,“这离不开您(晚报)的呼喊”。老人信中的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潍坊发展的怀想和憧憬:“我有幸看到贵报(关于)潍坊向北发展的规划,勾起了我昔日到潍北出诊时的回忆。那时潍北是一片荒凉之地方,从海边一直到内地排列了五个大盐地……而今取而代之的是小小的厂房。潍北的发展将是宏伟的,等待您向市民描述……那是多么美好啊!” 床下橱子里都是报纸 12月21日,记者来到刘葆印家中。提到老人坚持读报的事,刘纪壮对记者说:“我父亲特别爱看你们的报纸,每天上午10点开始看,一直看到11点吃饭,坚持了20年。”说着,刘纪壮掀开老人的床单,打开橱子门,记者看到,床下、橱子里都是《潍坊晚报》。 97岁高龄的刘老虽然耳背,眼睛却一点不花,读报毫不费劲,连最小号的字都能看清楚。“从贵报开始发行,我就订阅了,是贵报的忠实读者!”刘葆印说,他主要通过晚报了解各种国内外大事及潍坊的发展。 刘纪壮说,父亲原来是医院的外科主任医师,最喜欢看养生方面的报道,遇到感兴趣的就装订成册。在采访中,刘葆印也不断嘱咐记者,以后一定要多报道一些养生方面的内容。 本版文/图 本报记者 孙艺丛 台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