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路小学的学生坐着可调节桌椅在上课。 |
|

|
|
无论在哪所学校,排座都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教师安排学生座位看似简单,但对学生来说意义却不一样。近期,文化路小学根据家长的建议购买了升降式课桌凳,根据其可升降的优点,由原来按学生身高“学生前低后高”排位变为按课桌凳高度实行“课桌凳前低后高”排位模式,打破了高个子必须排在最后,小个子必须排在前边的传统模式,最大可能地“让学生坐遍教室的每个角落”,该学校的做法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打破传统排位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长的心头肉,孩子的学习成了一个家庭的重要事情,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坐在前排。而往常,教室内的排座之争,往往又给调到后排座位孩子的心灵带来阴影。 木质桌椅的结实耐用一直为师生们所青睐,但由于木质桌椅的不可调节性,老师在排座次时只能按照学生个子的高矮来排座,即便轮换座位,也只能是左右轮换,高个子的同学几乎没有坐在前面的机会,这使得高个子的家长深感不满,却又苦于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 近日,文化路小学根据小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卫生工作有关要求,购买了2400套升降课桌凳。学校根据课桌椅高度及不同年级学生身高等情况,对各班配备至少两种不同型号的课桌凳,各班根据要求摆放,矮桌凳在前,高桌凳在后。 双周进行轮换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在硬件建设配备完善的情况下,规定双周的周五为全校调整学生座位的时间。各班主任在此时调整学生座位,每两行同学为一组,采取前后、左右同时轮换的办法。 调整座位时根据学生身高的需要,适当调整课桌凳到合适高度,使整个班级不分学生身材高矮情况(除特体学生)安排座次,改变高个子必须在最后,小个子必须在前边的传统模式,做到身材较高的配对低型号的课桌凳,身材较矮的配对高型号的课桌凳,让每个学生在都能看清黑板的前提下,坐遍教室的每一个角落。 文化路小学张金玲老师表示,根据学生的身高变化随时调整升降式课桌凳的所需高度,满足学生的真实需要,使得因身高、视力、听力等各种情况而造成的排位困难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家长也不再为找个所谓的“好座次”而苦恼。家校关系得以良性循环,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文/图 本报记者 吕凯 本报通讯员 张金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