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6日A7版,本报以《一袋白面粉缺了三斤半》为题,报道了高新区新邻里菜市场做粮油生意的张先生在卖面粉时,发现一种品牌的面粉有缺斤短两的现象。1月8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局、市计量测试所的相关执法人员来到张先生的粮油店,对缺斤短两的面粉进行了称重,并对此处的面粉进行了抽检。
重新称重面粉 当日上午,记者随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局、市计量测试所的相关执法人员来到了张先生的粮油店。执法人员带来了标准台秤(具有法律效力),把那袋缺斤少两的面粉放到标准台秤上称量发现,这袋面粉的重量是23.24公斤。 执法人员又在张先生粮油店内抽检了10袋同样品牌的面粉,发现这些标注净含量为25公斤的面粉,有的为24.98公斤,有的为25公斤。执法人员称,这些面粉的重量不符合规定,因为包装袋上标注的是净含量,这种面粉带着包装袋,勉强才能达到25公斤。 确定生产厂家 执法人员向张先生详细了解了他的进货渠道。“这种面粉销售量很大,但经常缺斤少两,隔三差五就有顾客找上门。”张先生说。 执法人员说,张先生并非自己到厂家进货,而是由其他供货商送货。目前,他们先得落实这批面粉是否是包装袋上标注的厂家生产的。如果是该厂家生产的,他们将依法责令其限期整改并给予处罚;如果这部分面粉为假冒伪劣产品,他们将依法查处。 本报记者 刘晓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