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同定期上演的“大剧”,爬高、静坐等追讨拖欠工资的新闻再次屡屡见诸报端。讨薪不止,在深深刺痛着公众神经的同时,一个回归本源的问题是,为什么被欠薪的总是打工农民? 自2003年全国启动清欠农民工工资活动以来,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治理已度过了10余个年头。10多年来,国家对拖欠打工农民工资的打击力度不可谓不大,但恶劣行为却始终难以禁绝。 透视近年打工农民讨薪的极端案例,或许可窥端倪。背井离乡、入城打工的农民,为了讨要区区数千、万余的合法血汗钱,不仅要忍受企业和部门“脸难看”、“事难办”的辛苦,甚至还要冒着违法被抓的风险。讨薪之难,正如近日河南郑州一起讨薪事件中的农民工所言,“感觉自己像个皮球被踢来踢去”。在讨薪中,打工农民感觉到的是屈辱,是被忽视。 对待弱势群体的态度衡量着一个社会进步的程度。目前,我国约有2亿多的进城打工农民。长期以来,他们被贴上尴尬的“农民工”身份标签,在为城市建设、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被歧视、被轻视的现象也由来已久,欠薪,或许只是这一庞大群体在社会转型中遭遇种种不公的一个缩影。根治拖欠打工农民的薪水,必须还打工农民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身份和地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