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王首荣 纵然,奇葩请假理由让人哭笑不得,甚至触及了道德底线,但与员工相比,始终处于强势地位的用人单位更该反思,员工所采取的行为与企业的管理制度不无关系。企业除了依法落实员工的合法休假权利,还该多换位思考,关注工作之外的个性需求。
李小姐是湖北武汉汉口一家信息公司的部门主管,员工需要请假时,都必须经过她批准。“谁家里还能没个什么事儿呢!”李小姐说,一般情况下她都会批假,但没想到竟然有员工谎称家人病重来请假。 (本报今日A22版) 为了顺利获假,小伙谎称母亲患癌症,一年后露了马脚,部门主管“很受伤”。但平心而论,受伤的不光是用人单位,倘若平常事假能获批准,谁也不愿编这种犯忌讳的理由,非重大理由不能请假的现状也伤了无数员工。 类似编理由请假的情况不在少数,而搬出父母等至亲来“救场”的也大有人在,不少网友还跟帖列举了种种大同小异的例子。有人觉得“小伙”太不道德,不尊重家人,这样的员工开除也不为过,而更多的人则表示理解,因为从大多数人的经历来看,除了病假,要想顺利地请事假的确得有个好“理由”,否则很难获批。 请假到底有多难?2013年有媒体做过一项调查,受访者中,单位实行带薪年假的仅为40.6%,不足半数。在一些单位里,别说休带薪假,休不休年假的决定权都不在员工手上,一休年假就要被扣工资、绩效奖金、全勤奖的现象比比皆是,更遑论不休假可享三倍补贴的权利了。法定年假尚且如此,以旅游、陪父母等事假请假获准的几率又能有多少? 其实,请假理由的真实性对用人单位而言并非很重要,只要员工回到岗位认真工作、尽职尽责,那么到底请假干什么去了,是旅游了,还是打着“母亲病重”的旗号回老家探亲了,都与单位无关。员工请假理由不该是批假与否的依据,无论是出于批假标准的考量还是关心员工,请假干什么是员工的权利。即使是用谎言请假,也是涉及个人道德层面的问题,而非能否批假的问题,至于伤害了个人感情那该另当别论。 一个规范的企业理应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准不准假本不该纠结。病假、事假都有各自的计薪方式,当事人其实也明白只要请假,薪酬就会受影响,毕竟少劳少得是理所当然的,自然也不会无缘无故请假。所以,用人单位“请假就批还怎么工作”的担忧,实质折射的是中小企业尚不完善的人事制度。就如该事件中另一名员工谎称“母亲患癌”,实质是在做跳槽准备,企业该反问自己是否依法做到了员工提前一个月辞职,不扣押工资、档案,不刁难离职人员?所以,员工的谎言有多荒唐、不道德,企业就“病”得多严重。 纵然,奇葩请假理由让人哭笑不得,甚至触及了道德底线,但与员工相比,始终处于强势地位的用人单位更该反思,员工所采取的行为与企业的管理制度不无关系。企业除了依法落实员工的合法休假权利,还该多换位思考,关注员工工作之外的个性需求,人性化的关怀和激励更容易激发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忠诚度,这是商战制胜的必备法宝。 最后一起分享一个观念:在国外,企业强制员工带薪休假,因为如果员工没有得到休息,劳动力得不到恢复,工作时就没有充沛的体力和精力服务企业,因此休假既是员工的权利也是他们的义务。国情不同,但道理相同,企业对入职新人灌输“别问企业能给你什么,先问问自己能给企业干什么”,而笔者想说“别问员工能干多久,先想想你都给员工带来了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