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图:袁祥生与袁隆平见面。小图:袁隆平手书的《禾下乘凉梦》。 |
|

|
|
青州农民五见袁隆平,送去活性钙肥用于种植试验 2月27日,今年67岁的青州农民袁祥生在湖南长沙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试验基地见到了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而且为试验基地送去了青州市自产的“神六54”活性钙肥。袁隆平对这种活性钙肥很感兴趣,不仅仔细听取了这种产品的功效、特点以及在各种作物上的施用效果,而且还详细询问了产品的原料及生产工艺。袁祥生是青州市何官镇南张楼村原党委书记,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告诉记者,这已是他第五次见到袁隆平了,二人相识已经七年了。 袁老见到青州肥 很感兴趣仔细问 3月4日,袁祥生向记者讲述了他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这次见面的经过。“这已经是我第五次见到袁老了,他依然精神矍铄。” 袁祥生回忆说:“去年11月份拜会袁老先生时,我们请他看了一下公司刚研发出的神六54活性钙肥料,这是青州自产的活性钙肥,当时袁老先生就说,准备在2014年把神六54活性钙肥料列入超级稻种植的试验中。这不,我这次就是送肥料去了,这还是我们的肥料第一次与国家顶尖科研机构合作呢。” “袁隆平身体依然硬朗,心态也好。”袁祥生告诉记者,2014年新年前夕,他给袁隆平寄去了山东的大白菜,袁隆平很高兴,以至于这次见面时他还开起了玩笑,“袁老见面第一句话就是‘山东大白菜的老总来了’,他跟我说家里现在还有一棵没吃完。” 袁隆平对袁祥生带去的神六54活性钙肥料非常感兴趣,不仅仔细听取了这种肥料的产品功效、特点以及在各种作物上的施用效果,而且还详细询问了产品的原料及生产工艺。他叮嘱袁祥生:“在我国像这样的肥料为数不多。希望你们一定要把它做好,为中国的农民、为中国的农业提供实实在在的好肥料,通过改良土壤使作物优质高产,就是对社会的贡献。”
袁祥生与“水稻之父”相识已七年 “我2008年第一次拜访袁隆平院士,到今年已经是第七年了。”袁祥生告诉记者,他和袁隆平院士认识还是得益于中华袁氏历史文化研究会。 “2007年的时候,我收到了一套名叫《中华袁氏名人传》的书,上面有袁隆平院士的介绍和联系电话,我首先通过电话与中华袁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取得联系,然后才辗转联系到了袁隆平院士的行政秘书。” “当时的想法也很简单,我和我们村的村民都为出了这样一位同姓科学家而自豪、骄傲,就特别想去拜访他,跟他学习一下农业方面的先进经验,回来好用在自己村的种植上。”袁祥生说,2008年8月25日,他和另外两名村民开车去长沙见了袁隆平,那次见面,袁隆平还给他们村题写了“建设南张楼的新世界,打造世界的南张楼”。 袁祥生说,第一次见袁老时,他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不免有些拘谨,但一进门袁隆平就风趣地说:“来了山东大汉了。”并递给他一支烟。“我一下子就不那么紧张了,袁老是个很幽默的人。” 2009年2月18日,袁祥生又去长沙拜会了袁隆平。袁隆平给当时在青州办的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题写了“举办一届盛会,壮大一个产业,拉动一方经济,富裕亿万农民”。 青州农民也有个“禾下乘凉梦” 袁隆平有一个梦想广为人知:“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在很多次的公开访谈中,袁隆平都提起过他的这个“禾下乘凉梦”。 袁祥生这次去拜访袁隆平院士时,还特意准备了一幅国画。“‘禾下乘凉梦’对我感触很大,所以我请我们袁氏宗亲袁柱石创作了一幅‘禾下乘凉梦’国画,我拿着这幅画的初稿请青州才女马爱娟女士看的时候,她还有感而发写下了一首诗,‘风吹雨打爱田畴,岁岁赶超不计秋。万里金黄禾作树,苍生饱暖寄心头。’” “其实我们普通农民也有‘禾下乘凉梦’,希望肥料能帮助更多作物丰产,希望天下农民都越来越富裕。”袁祥生说,看了这幅国画后,袁隆平院士也很有感触,就把马爱娟女士所作的诗誊写了一遍留作纪念。 袁祥生告诉记者,这次长沙行,终于让他们的神六54活性钙肥料与国家顶尖科研机构合作了,“我们也想用自己的科研成果跟科学家们共同做好这个‘禾下乘凉梦’。” 文/图 本报记者 潘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