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须虫
因为担心5岁的儿子受到不好的影响,湖北武汉一位“海归妈妈”孙女士对社会负面信息“严防死守”,连家里的有线电视也停了,至今已有一年。但是,孙女士的“屏蔽教育”遭到了丈夫邱先生的强烈反对,夫妻俩为此常常闹得不愉快。 (3月13日《武汉晚报》) 社会的诸多信息充斥着愤怒、冲动、虚伪、低俗,甚至血腥、恐怖,如同精神“雾霾”一样,在孩子身边挥之不去。坐公共汽车,成年人能为争一个座位打得头破血流;看个动画片,可以照葫芦画瓢,甚至出现火烧儿童的画面。孩子越来越多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符的成人化趋势,尤其是充斥在荧屏上的儿童秀,所谓的“萌”与“逗”,卖的都是年龄的“行为反差”。 所以,“屏蔽教育”更该是全社会共同的功课。其一,要修复社会心态,净化社会道德环境,健全社会规则,创造平和、宽容、诚信的公共环境,给孩子们作好示范;其二,要重视社会文化建设,强调媒体素养与媒体道德,防止各类“信息污染”;其三,要重视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扶持和鼓励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与生产,让孩子读自己的书、看自己的影视片,重视未成年人心理成长的研究与指导,强化对孩子心灵成长的呵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