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有网友称,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杨和镇内藏有一家无证奶牛养殖场,出售未经检测检疫的水牛奶。而奶工为增加产量,还给奶牛注射缩宫素,每日生产出来的600斤牛奶疑似流入广东顺德、广州等地。记者经过多日暗访,工人毫不避讳地表示确实有给奶牛打缩宫素等药物催奶:“打多少,打哪里,我们都心里有数,毕竟打多了也没用,还浪费药水。” (3月27日《新快报》) 不难发现,相关养殖场经营者在利欲的驱使之下,无视法律、无视规定、无视消费者健康安全,甚至无视环境卫生、环保需要等,是造成非法养殖、违规打药等问题的根本。 但畜牧、卫生、防疫、环保等相关监管部门的管理与监督不到位,甚至执法不力等问题,同样是值得我们关注和警惕的。 此前,我们在牛奶问题上,已吃过的亏已经足够大了。如果因为打药催出的牛奶再次引起相关食品安全问题和事件,恐怕到时候一切挽救手段都迟了! 奶牛被打药催奶,监管与执法部门同样需要“打药”。不过,奶牛被打的是催奶药缩宫素,监管则迫切需要一张打药“处方”,不仅“注射”责任心和管理意识,还要打一剂对失职渎职的问责之“猛药”,否则,不知还要犯多少次病。 刘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