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王首荣 不少地方政府乐于接手类似违建别墅的项目,很大原因就是来钱快、面子工程到位,至于背后的征地、建设是否合规,环境影响有多大,往往成为最不起眼的因素。要扭转这样的观念误区,除了“GDP第一”的观点亟需肃清外,还得彻查背后的黑幕交易,否则,类似“拆”字的障眼法会层出不穷。 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境内的鸭河水库是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地,也是南阳市数百万市民饮水保障,然而在库区内却违规建起了大片别墅。记者致电南召县规划局局长尹朝东询问别墅区有无规划审批手续,尹在电话中含含糊糊地说,他也不清楚。而在别墅的墙上写着红色“拆”字,当地村民对记者说,现在风声紧,写个“拆”是作样子让外人看的,不影响施工。 (本报今日A22版) 墙上粉刷着“拆”字,别墅却照建不误,这个障眼法真是一举多得,骗过了不知情的外人,保护了知道内幕的自己人,即使哪天真出了事,就凭这个“拆”字也能争取点“宽大处理”。如此煞费苦心,不禁让人更想看看“拆”字背后,都有些什么。 不过,要拆穿这个障眼法,恐怕不易。一边是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另一边是连规划局都“不清楚”的别墅群,看似不相干的两者,却由一条无形的利益连接着。建设之初以“绿宝珍稀植物园”为名开工,后来变身“别墅群”,非但没遭制止,反而是试图制止违规行为的水库管理局招来非议,国土部门指责其称“建水库那么多农民迁移,现在盖几间房子管理局也要管”,再加上规划局含糊其辞地表示不清楚有没有审批手续,越是这么“理直气壮”,就越发暴露潜藏黑幕的嫌疑。所以,要破障眼法得理理这条暗藏的利益链,不把根儿揪出来,这个“拆”字就像免死金牌,任你媒体还是相关部门,谁也奈何不了。 虽然无法知道背后到底是怎样的交易或是黑幕,但就目前的状态而言,当地政府部门的处置措施明显欠妥。如果如文中所言,水库管理局已经将相关事实上报给了县水利局和县政府,而如今仍然填湖造地不止,那事态严重性将升级。国家规定禁止在饮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南召县政府熟视无睹背后必有更大的隐情。但在事关数百万市民饮水保障这件事上,无论是还未来得及处理,还是心知肚明的默许、纵容,当地政府已经涉嫌严重失职。 诸多不明朗、不明确的信息,还不便下结论,但层层分析之后,再看别墅墙上的这些“拆”字,就格外让人觉得可笑。执法部门粉刷的“拆”字象征着执法权,而在这里却是“写着玩的”,成了躲避风声的障眼法,从本质上说,这正是城管部门、国土规划部门,甚至南召县政府在纵容违建,是对人民赋予权力的最大亵渎。 笔者认为,当地政府部门当前要做的第一件事应该是把这个“拆”字先执行了,然后再厘清责任给百姓一个真实的交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