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邝森是某化工企业的总经理助理,一直忙着准备公司新上项目材料,最近在环评审批时卡了壳。为了报告顺利出炉,邝森对咨询公司投其所好,吃吃喝喝之外,还向对方团队的每个人都“意思”了一下,“乙方”也就没刁难,环评报告书写得光鲜漂亮,看不出什么毛病。 (2014年第12期《中国经济周刊》) 环评对于环境保护,对于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对于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不可或缺的。而如果环评走过场,甚至弄虚作假,环评就成了污染的帮凶,成为职责污染。 专业性强、隐秘度高是环评“审批污染”的主要肇因,因此,我们有必要调整环评的流程,健全环评的机制,做好事前和事中的防范。推进环评的公开透明,除涉及商业秘密的环评报告外,其他一律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另外,环评过程不搞闭门造车、暗箱操作,邀请民众代表、专家、媒体、第三方环评机构等参与,充分披露信息,听取各方意见。环评能在阳光下进行,才能够保证民主性、公正性和真实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