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广而告之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
张海祥来信截图 |
|

|
|
三位市民被办事民警感动,在市政府网站留下长篇赞言 4月19日,在安丘市人民政府互联网主页“其它留言”栏目中,6封群众来信中的3封分别对安丘市公安局民警的执法和服务工作提出了表扬。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在这朴实的文字背后,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张海祥 陈宗金警官为了我的户口忙忙碌碌快两年,帮我把户口资料整理完整,没要我一分钱,没抽我一根烟…… 3月30日,拿到崭新的户口本,36岁的张海祥和35岁的张禄祥兄弟俩激动不已。 2012年12月,因随父母搬迁外省而导致30多年没有户口的张海祥和张禄祥,来到原籍安丘景芝申请落户。兄弟俩的特殊情况,难坏了派出所户籍员陈宗金。为解决二人的户口难题,陈宗金逐条审阅户籍管理法规,多方访查帮助兄弟俩准备报批材料;兄弟俩也在陈宗金的指导下多次到搬迁地补录证明材料。然而,因年代久远,搬迁地的许多关键证明材料已难以出具。 这个悬而未决的难题,成为陈宗金的一块心病。 在今年开展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各地公安机关出台了许多针对户口难题的惠民、便民举措,陈宗金在所长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主动与二张父母搬迁地公安机关取得联系,先后电话通话20余次、接发函件6次,终于将二张的落户报批材料补全,并很快为他们落下了户口。在拿到户口本的这天,张海祥和张禄祥带着水果找到陈宗金表达感谢,被他婉言谢绝了。
马女士 ……这才知道徐光泉警官为了尽快结案子,没吃饭还在办公,我很过意不去,就提议给他买饭吃,他坚决不让…… 3月4日上午,安丘市民马女士行车时与电动车发生擦撞。双方报警后,因当天处理事故的群众较多,直到中午12时30分马女士的案子也没有处理完。负责此案的安丘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事故科民警徐光泉,嘱咐马女士和对方当事人不要着急,先去吃饭,午后再来拿责任鉴定书。事故双方虽然心里着急,但眼见民警忙忙碌碌,便各自先回家吃饭。 13时30分,马女士早早来到事故处理中心,让她想不到的是,为她处理案件的徐光泉正一边啃着火腿肠,一边在电脑前做着事故鉴定工作。刚刚还心急火燎的马女士,眼见民警为尽早结案,饭都没来得及吃,不快的心情顿时化为乌有。 这件不起眼的小事,让马女士加深了对警察的印象。她在信中写道:“徐光泉警官公正严谨,认真负责,态度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希望领导多多表扬和鼓励像徐光泉这样的警官,为咱老百姓实实在在办事的好民警!”
李京书 刘振芝警官亲手将办好的户口本交到我手上,我的手颤抖不停,我在心里默念:“我和老伴有户口了,我不是黑人了!” 4月1日,安丘市公安局石堆派出所副所长刘振芝,接到石堆镇高家下坡村刘京书老人打来的电话,高兴地说:“孩子,我和你大娘的新农合和新农保申请已经交上去了,咱很快也能享受到国家的好政策喽!”刘振芝恭喜之余,不忘嘱咐老人:“您啊,以后再有什么难事,千万不要再憋在肚子里,早解决咱不是早得惠嘛!”电话那头“呵呵”答应着。 今年2月份,刘振芝在高家下坡村开展群众路线实践活动时,了解到该村已64岁高龄的刘京书夫妇,因没有户口,一直未能享受国家农村医疗和养老待遇。 刘振芝主动来到刘京书老人家了解情况。原来,两位老人的户口在38年前因搬迁外地被注销,前些年他们听说户口被注销后就再也不能恢复,就死了这条心。这几年,眼看着同龄人享受着国家的惠民政策,两位憨厚的老人却始终有苦往自己肚里咽。刘振芝详细询问了两位老人的迁户和销户经过,认为只要具备必要的证明材料,现在的户口政策完全允许恢复他们的户口。 在之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刘振芝按照落户规定,亲自到村中走访村民调查取证,历经万难取得了老人当年迁、销户口的各类证明材料,终于在3月10日,帮两位老人落下了户口。 本报记者 王玉芳 本报通讯员 苑国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