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敏飞
4月27日,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公共政策中心主办的2014公立医院改革高层论坛上,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巡视员郭剑英介绍,国家相关部门正在研究、探讨如何完善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4月28日《新京报》) 根据以往经验,每次改革,都是一次直接或间接涨价的契机,气价、水价、电价等概莫能外。在这样的境况下,公立医院的医疗价格酝酿调整,难免给人一种担忧:这会不会成为一次涨价的契机呢? 作为公立医院,更应发挥公益性。对公立医院而言,确保公众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应是其基本底线。如果过度市场化,低端的无钱可赚的医疗服务很可能被医院所淘汰。不管公立医疗价格如何调整,都不能忘记其姓“公”的现实。至于市场上的“特需服务”、“五星级服务”,公立医院最好不要插手,还是交给非公立医院来做的好。 对公立医疗价格调整而言,不增加患者负担应是最起码的改革底线。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坚决改革“以药补医”、“过度治疗”等顽疾,同时要杜绝有违医德的事情发生;另一方面,则是公立医院的医疗价格还得坚持“政府订制”、“民意订制”,不能任由其完全市场化,让公立医疗价格成为脱缰之马,加重公众负担。毕竟,公立医院姓“公”,这是根本,任何时刻都不能忘却。唯有如此,公立医疗价格调整才能让公众心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