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广而告之

第03版
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不知道”式反省实属掩耳盗铃
远离会所才能靠近群众
看似挣钱,实则赔“本”
2014年05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知道”式反省实属掩耳盗铃



□本报评论员 李明志 
  郑煤集团高层对“职工工资被冒领、截留”一事的反省和总结,把一副急欲撇清责任的嘴脸暴露了个淋漓尽致。但不管是真是假,“不知道”都决然算不得什么理由。什么时候心里有职工了,账簿清晰了、条理了、不糊涂了,工资发放制度没窟窿了,公众自然也就放心了。
  “如果不是检察机关及时查办此案,我们真不知道竟有人虚报冒领职工工资。”5月28日,谈起河南新密市检察院办理的张某某、王某某等7人虚报冒领、截留煤矿职工219万余元工资案,郑煤集团两位领导很是感慨。日前,被告人张某某等7人被法院以贪污罪判处12年至5年零6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
       (本报今日A21版)
  面对检察机关揪出的这窝吸食职工血汗钱的“老鼠”,无论是企业内部员工,还是社会公众,俱是一片喊打之声。而反观郑煤集团高层对此事的反省和总结,一句“不知道”,把一副急欲撇清责任的嘴脸暴露了个淋漓尽致。但问题是,不管是真是假,“不知道”都决然算不得什么理由。身为一家省重点企业的当家人,地位可谓重要,责任可谓重大,可眼瞅着出了这么大的纰漏,却作状一问三不知,这脸皮得是厚成啥样了?如此领导不力,难道不应该追究责任?
  两位领导不是口口声声说“不知道”吗?好,那咱就掰饬一番。退一万步,姑且认为领导们是日理万机而无暇顾及这些“琐事”,从而被下属钻了空子,这表面上貌似也说得通。毕竟,管理偌大一家企业,高层领导若大事小事事必躬亲,既不现实也不科学。但话说回来,不直接管不等于不管,对企业财务制度和账目流转的把控总不能也不知道吧?而翻看郑煤集团那漏洞百出的工资发放制度和财务制度——会计科目分类混乱、原始单据无经手人签字、白条满天飞……长此以往,不出乱子才怪。
  由此,即便公众可以大度地相信某起个案发生的偶然性,但面对时间跨度长达5年的不间断作案,领导口中的“不知道”,咋看咋像是一句糊弄人的鬼话。对已然“生病”的管理制度听之任之,明显缺乏纠偏补漏的积极性,若非检察机关介入,如此窝案要见天日还不知得等到猴年马月。在某种角度上,这种领导又何尝不是监守自盗?所以,无论如何,这句“不知道”更像是不打自招,实在是太难让人信服。
  与之相对的,公众自然地会更倾向于认为这些人是“团伙作案”,借助制度的漏洞而大肆浑水摸鱼。所谓“近墨者黑”,在一个乌烟瘴气的制度环境中,有关领导能保持“独善其身”先天性地就缺乏说服力,要想自证“清白”,单靠一句缺乏底气的“不知道”,只会掩耳盗铃。而一味对检察机关代为“清理门户”感恩戴德,对企业内部“治理不力、惩戒不严”只字不提,似乎也印证了其打算“改了再犯,千锤百炼”的疲沓松散态度。
  如今,话已说出,覆水难收,要想真正为企业挽回颜面,只能在行动上实打实地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什么时候心里把职工权益放在第一位了,那本账簿清晰了、条理了、不糊涂了,工资发放制度没窟窿了,公众自然也就放心了、坦然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