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垃圾分类“卡壳”别只拿百姓说事
助学行动,何妨一视同仁?
别让培训中心成腐败的“后花园”
2014年06月2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垃圾分类“卡壳”别只拿百姓说事



    □新华社记者 袁汝婷 
  2000年6月,北京、广州、厦门等全国8座城市被建设部确定为全国垃圾分类试点城市。14年后的今天,试点还在“试点”,垃圾依然“分不清”。
  关于“垃圾分不清,问题出在哪儿”的讨论四起,不少人将主要原因归为“居民分类观念淡薄”、“民众素养尚未形成”等。
  垃圾分类为何总“卡壳”?作为第一道关卡,观念普及固然重要,但似乎更应看到表层观念之下,整个垃圾分类处理链条中的机制问题。垃圾分类,不能光拿百姓说事儿。
  面对窘境,相关部门应当思考,究竟是“垃圾处理”还是“垃圾管理”?前者属于只考虑“怎么处理掉已产生垃圾”的短视行为,后者则要求相关部门放弃固化利益和各种成见,从长远效益出发,对垃圾问题综合管理。
  垃圾分类,首先需要相关管理部门理顺职能,统筹协调管理链条,清除管理“交叉点”,消除管理“真空层”。从前端到末端,各管理环节的投入应相互匹配,而在利益调控机制中,除了“市场的手”,“政府的手”也应充分发挥作用。政府还需拿出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垃圾分类,最终还需社会多方参与。市场机制下,企业应更有所作为,担负起更多社会责任,防止过度包装,做到源头上减量;此外,还应积极引进社会力量,比如环保公益组织。
  试点14年,要看到百姓观念背后的深层难题,一环接一环地攻克,才能让试点不再只是“试点”。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