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顶尖美国童子军夏令营”、“15天英语游学夏令营”……暑期来临,修学游成为目前备受青睐的旅游产品。但由于修学游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和监管的缺失,修学游市场鱼龙混杂。 既然叫做“游学”,虽然与“旅游”仅仅是一字之差,但显然应当有别于通常意义上的旅游。从这些游学产品所打出的名号来看,的确也不难看出“游”中对于“学”的关注。但是冠以“游学”的名号后,价格也是水涨船高。 这些游学式夏令营要想吸引学生,必须认真策划行程,选择目的地。但这种由旅游公司随便包装,并脱胎于旅游产业的“游学”产品,显然难以具备真正的“游学”内涵。 只有真正将教育的价值与内涵融入,“游学”才算是实至名归。否则的话,假如仅仅是给旅游产品换个包装“高价售卖”,所谓“游学”,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罢了。 (6月27日《法制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