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07版:安丘新闻·人文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专题
 
标题导航
善政清廉辛应乾
刚正不阿马文炜
2014年09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善政清廉辛应乾



  辛应乾(1521-1593),原名子厚,为避世庙讳改为应乾,字伯符,号顺庵,牛沐里(今属安丘市大盛镇辛兴村)人,明朝中期重臣。嘉靖三十一年中举人,四十一年壬戌(1562)以第三甲四十一名中进士,授长治县令,后升雁门关提督兼巡抚山西地方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南京兵部侍郎、工部尚书等职,年老辞职时,皇帝特封其为兵部尚书。
  辛应乾进士及第后,被嘉靖皇帝委以山西潞安府长治县知县一职,任内洁自奉公,断狱公正。他任山西长治县知县前,该县王某与其妻崔某在南寺避雨。淫僧暗把王某杀死,将崔某藏于密室,并霸占为妻。案发后诉讼两年,不得解决。为破此积案,辛应乾凭其勇谋化装成平民,串四乡进寺院,到处探查走访,掌握确凿证据后,一讯而决。百姓视其神明。知县任满后,升户部浙江清吏司主事,本部贵州司署郎中事主事,实授本司郎中、直隶永平府知府、山西按察司按察副使、山西布政使司右参政、山西按察司按察使、山西布政使司右布政使等职。
  在任潞安知府(今河北秦皇岛)期间,于明隆庆六年主持修建了秦皇岛第一间书院——北平书院,对提高当地文化教育水平做出了贡献。后因功屡次升迁,在受任山西布政使(巡抚)时,传出了“一日三西”的佳话(明代安丘进士辛应乾、马文炜、韩必显三人,同时晋升山西、江西、陕西巡抚)。任职山西巡抚提督雁门、宁武、偏头三关期间卓有政绩。他积极赈灾,发展生产,整饬军备,使山西的经济、社会治安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在张居正改革,实行“一条鞭法”期间,辛应乾主持丈量了山西土地田亩状况,著有《山西丈地简明文册》,共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山西布政司所属府、州、县“丈田亩,清浮粮”的记载;第二部分是山西都司所属卫、所“丈田亩,清浮粮”的记载。这是研究山西乃至全国的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极为宝贵的资料。在军事上,他严督三关文武官员,与士卒同甘共苦,操练军马,整理器械,修筑城池墩台关堡,储备粮草,预防敌情,“建城台累百,言言屹屹,虏睨之无敢南牧者”,深受边关将士信赖,边关人民对其赞誉有加,依为长城。他曾三次受到朝廷赏赐。
  明万历十一年七月,辛应乾被擢升为南京兵部侍郎,到任不久,又被调往北京任兵部右侍郎,并于同年拔擢为兵部左侍郎并协理京营戎政(也就是协理北京的军务)。当时京军训练废弛,军纪涣散,军械破旧,士气萎靡,万历皇帝曾称京营防卫“形同儿戏”。辛应乾凭借其卓越的军事管理指挥才能,以及在山西整饬边防期间的丰富经验,大力整顿京营,使军备齐整,纪律严明,士气高昂,极大地提高了京师战斗力。其治军成果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和赞赏,后被授予兵部尚书一职。清初安丘名士、著述书法篆刻家张贞,在为辛应乾所撰《安丘乡贤小传》中,对其任内不惧权贵、执法严明和洁己奉公、皆有善政均有记载。民国九年续修《辛氏族谱》中《兵部左侍郎辛公墓志铭》载,山西副使任内,州有故缙绅王某多行不义,子犯大辟,使者往往优容之。辛应乾顶住各种说情压力将其绳之以法。
  辛应乾性行忱恂,才识谙练,爱武善战,善诗好文,著有《三命全书》《观象玩占》《劝善录》各若干卷,《官迹图》一册。明万历二十一年病故,“上特赐祭给全葬邑西”,葬在县城西南近戈庄。解放前的老安丘县城内,南北大街曾立有23座牌坊,为辛应乾而建的有“世科坊”及“大中坊”。      辛宝祥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