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志峰
近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新闻发言人郎丹柯表示,一名被推荐的北京市公共交通调价听证会消费者代表,因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是私家车,其代表资格未审核通过。据悉,人选更换在北京市消协代表选取中尚属首次。 (10月25日《京华时报》) 在现实当中,听证会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逢听必涨”等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沦为既得利益集团操纵价格牟取私利、压制民众正当利益诉求的工具。在一些听证会上,由于代表人选的选取不公开、不透明,无法真正代表民意,受到了公众的质疑。 作为听证会的组织方,消协理应合理安排听证代表的人数及构成,更换人选应该很正常,不值得大惊小怪。不过,此番人选更换在北京市消协代表选取中却是首次。如果类似现象成为常态,公众对此就不会感到很新奇、很意外了。 严格听证代表审核、取消不符合条件者的资格,虽然无法解决听证会的所有问题,一时半会儿更难以撼动“逢听必涨”等潜规则,但无疑是迈出了第一步。听证代表能代表民意了,听证会的公信力必能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