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放生不当 等于作孽
大牌“涉黑”
“免费通话”攻擂运营商不能大意
油价下跌成常态权衡利弊很重要
2014年11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放生不当 等于作孽



    □本报评论员 李明志 
  在一些放生者看来,似乎只要是放的是个“活物”就行,至于具体是什么物种,放了后会产生什么后果,全然无所顾忌。这种“蛇鼠一窝”的变态胡搞,完全与放生的本意背道而驰,甚至已涉嫌违法。所有人都应达成一个共识——放生不当,就是作孽。
  放生上千只老鼠为“赎罪”?广东广州从化鳌头镇黄茅村发生上述荒诞一幕。11月14日13时许,一辆面包车停在路边,车上的5人提出了5大笼老鼠,在村边房屋和田间放生起来。闻讯后,村民自发围捕放鼠人。被抓住的两人表示,他们这是做善事,求赎罪。
(本报今日A16版) 
  把上千只老鼠撒出笼子,美其名曰“放生赎罪”,并奉上一副执著和虔诚的模样,如此挑战正常人认知底线的奇葩举动,真是应了那句话——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对此,笔者绝无人身攻击之意,在此只是良言相劝:有病,得治!
  客观地说,正常情况下的野外放生,因为寄托了人们“积德行善”的情感甚至某种信仰,同时也宣示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和接受。放生鱼、放生鸟、放生龟……诸如此类的放生活动,俨然已成为一种时尚的行善举动。但话说回来,野外放生又是一项“技术活”,放生什么,在哪放生,怎么放生,都得讲究个天时、地利和人和。
  但现实中,却并不是所有的野外放生都是“积德”的,且不说个人的技术水平如何,光是公德心和基本素质就很成问题。在一些放生者看来,似乎只要是放的是“生”,是个“活物”就行,至于具体是个什么物种,放生之后会产生什么后果,全然无所顾忌。于是乎,便有了那些奇葩的放生:今年7月份,广东深圳一“奇女子”,把一袋子眼镜蛇、响尾蛇等“老毒物”倒进了公园的竹林之中,嘴里一套所谓“众生平等,回归自然”的“行善”论调;此事之后,今年8月份,四川成都又出现类似事件,疑似有人在公园内放毒蛇。
  老实说,这些做法虽然不妥,但好歹数量较少、影响面有限,要跟这次撒出的上千只老鼠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说起来,放蛇尚能食鼠除害,可放老鼠除了祸害庄稼、骚扰百姓和传染疾病外,哪有一点好?放鼠人嘴里喊着“赎罪”,其实纯粹就是作孽;而所谓的做“善事”、“积德”,其实干的完全就是缺德事。可以想象,这些已经流窜的老鼠必然会搅起一潭浑水:会不会给当地生态造成影响?会不会引发疾病?除此之外,在村民中蔓延的恐慌和忧虑情绪,也需要时间去平复。
  这次所谓的“放生”,从选中老鼠作为对象那一刻起就大错特错、走火入魔了。真正善意的放生,因为善字当先,会很自然地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为此,首先就应该恪守一份理性和自觉,自始至终都不能损害公众利益。像这种“蛇鼠一窝”的变态胡搞,完全与放生的本意背道而驰,甚至已经涉嫌违法。对此,有关部门有必要采取措施进行“强制矫正”,为此类行为划条红线、定个规矩。
  总之,所有人都应该因此达成共识——放生不当,就是作孽。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