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多放几天假”才是最优选项
观点 PK
捂得住?□汪军 
制度通上“电”才有约束力
法官被处分谁还敢举报
2014年12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放几天假”才是最优选项



    □本报评论员 李明志 
  当前公众对于假期安排的敏感与吐槽,归根结底源于假期福利的稀缺,即国民的假期总量还是太少。因此,能否在假期总量上做“加法”,或许才是公众最为关心的问题。至于“万变不离三天”前提下的起止日提前或延后,更像是数字游戏,谁会有心情去玩?
  12月7日,受有关部门和单位委托,中国人民大学调查中心就春节法定节假日安排以社会抽样调查和网上调查等方式公开征求意见。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是:“目前,我国春节法定节假日共放假3天,通过调休形成7天长假。您希望春节3天法定节假日是除夕(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二放假,还是正月初一至初三放假?”调查显示,约七成受访者支持春节长假从除夕开始放。 (本报今日21版) 
  对于公共假日,相关部门在尊重习俗和传统的基础上,最应该考虑的就是老百姓的意见。此番有关部门就春节假期问题征求民意,也算是在姿态上前进了一小步。但老实说,这离诚心诚意地“问计于民”还差着一大截。为何?此次调查,仅仅把问题设定为“除夕还是初一开始放假”,并未预留其它选项。这就等于画了一个小圈子,公众只能在这个全是次优选项的圈子里发挥,跳不出去。而站在“人之常情”的角度,辛辛苦苦打拼一年,谁不想在大年三十吃顿团圆饺子?可以说,这种调查还未开始,结果就已经有了,实在无甚意义。
  在这次调查中,公众更多地发出了这样的声音:春节法定假日为什么不能突破3天?选项中为什么没有“除夕到至正月十五”?可以说,这才是真正的“一语中的”。应该看到,当前公众对于假期安排的敏感与吐槽,归根结底源自于假期福利的稀缺,即国民的假期总量还是太少。因此,能否在假期总量上做“加法”,或许才是公众最为关心的问题。至于假期总量不变前提下的起止日提前或延后,更像是数字游戏,谁会有心情去玩?
  除夕放假其实是2007年假日改革的成果,在此之前,除夕一直是工作日。但调整之后,因为“吃掉了”各单位这一天提前放假的“隐性福利”,激起了一片反对声;此后,依据2014年1月起施行的《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又将春节假期调整为正月初一至初三,除夕不放假,却同样惹来铺天盖地的吐槽。依着这次调查的结果,今年的春节假期很有可能会是除夕到正月初二,但想想前车之鉴,包括这七成持支持态度的受访者在内,难道老百姓真的会买账?
  说到底,老百姓对于“万变不离三天”的春节假期表现出诸多不满,除了时间太短的原因之外,“官方包办”的不合理同样备受诟病。关于春节假期的问题,多年以来就是这么个情况。有关部门还在除夕还是正月初一这个问题上纠结,不知道是真不了解情况,还是装聋作哑。这实际上就是“包办”思想作祟,觉得何时放假,必须有一个全民规范,不管得细了就不得劲。其实,对春节假期的安排,大可以效仿行政审批权下放的做法,能放就放。探索法定假期只对公务员有效,对于其他行业,规定一个“至少放三天”的硬性要求即可。
  此外,“弹性放假”这个老话题,也该有实质性突破了。只要啃动带薪休假这根硬骨头,将年假分段灵活安排,并与法定节假日相连,便可以满足老百姓“延长春节假期”的夙愿,还可以“顺便”解决交通拥堵、运力紧张、事故多发等“春节并发症”,称得上是一劳永逸。
  总之,老百姓日趋多样的休假需求,与当前一刀切的休假安排之间愈发不协调,“一张放假表打天下”的做法已经不合时宜。这就要求有关部门既要从宏观上掌好舵,又要在微观管理上放下权,允许各地、各行、各业根据自身特点灵活放假调休。如此,不管除夕放不放假,都可以更容易地协调众口,让老百姓过个踏实的春节。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