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版:中国新闻·综合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今日关注

第03版
行进中国·精彩故事
 
标题导航
转基因水稻玉米再获“护身符”
 治理“黑卡”,年底前实名率要超90% 
2015年01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转基因水稻玉米再获“护身符”
那些关于转基因的谣言 CFP供图



三种转基因水稻、玉米重获安全证书,但不意味加快推广进程
  1月5日,华中农业大学研发的两种转基因抗虫水稻再次获得由农业部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同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制的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也获得了安全证书。农业部对此表示,安全证书的续期成功,不意味着将加快中国转基因主粮的推广进程。
消息 转基因水稻、玉米再获安全证书
  1月5日,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该校水稻团队研发的两种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和“Bt汕优63”再次获得由农业部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该安全证书的有效期为5年,自2014年12月11日至2019年12月11日”。
  另据央视新闻1月5日晚报道,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制的转植酸酶基因玉米BVLA430101也获得了安全证书。
  据记者了解,这三个品种均于2009年8月获得过安全证书,是中国首批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主粮,但其安全证书均于2014年8月17日到期。

背景 转基因技术因增产受国家重视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与知识产权处处长寇建平表示,在增加产量方面,转基因技术能带来显著变化。种植转基因玉米,让美国十余年间玉米单产就提高了50%,阿根廷粮食平均增产38%,南非、印度因为种植转基因玉米和棉花,从这些作物的进口国变成出口国。
  近年来,由于中国粮食产量增速不够,国家颁布了相关文件表示将适时、适当推动转基因口粮的研发。早在2008年国务院就批准设立了转基因的重大专项,鼓励转基因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去年农业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采取定向委托方式由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牵头申报转基因玉米产业化研究课题。
  但这仅限于科研层面。到目前为止,中国批准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木瓜,没有批准任何转基因主粮的商业化生产。

现状 尚未推广或有商业化种植可能
  “华恢1号”和“Bt汕优63”的主要研发者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曾在2009年首次获得安全证书后高调宣布转基因水稻最迟5年上中国人的餐桌。但至今尚未进入推广阶段。
  此次转基因水稻重获安全证书,使其商业化种植成为可能。但张启发坦言,即便获得了安全证书,如果农业部不颁发商业化许可证书,那他们依旧会面临过去5年同样的问题:转基因水稻既不能往产业化走,也没有公司能够接手生产,证书“拿在手里还是一张白纸”。
  农业部1月5日接受采访时也称“此次安全证书的续期成功,也不意味着将加快中国转基因主粮的推广进程。中国将继续对转基因作物采取大胆研发和审慎推广的态度,逐步批准转基因非食用作物、非口粮作物与口粮作物”。
         本报综合报道
◎相关链接
土豆将成主粮 拯救粮食危机
  据新华社北京1月6日电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6日表示将力争通过几年不懈努力,使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单产水平、总产量和主粮化产品在马铃薯总消费量中的比重均有显著提升,逐渐成为水稻、小麦、玉米后的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
  余欣荣表示,今后要通过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因地制宜扩大种植面积,在不挤占三大主粮的前提下,由目前的8000多万亩扩大到1.5亿亩,把马铃薯亩产量提高到2吨以上,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更多保障。
  “目前马铃薯生产配套栽培技术日趋成熟,集成了以农机为载体的双垄、覆膜、滴灌、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并成功开发了马铃薯全粉占比35%以上的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产品和面包等休闲食品。此外,马铃薯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品质高,热量比小麦、水稻低,符合当前我国居民膳食多元、饮食健康的追求。这些因素都将为马铃薯成为我国主粮产品奠定物质和社会基础。”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万宝瑞说。
  推进马铃薯成为我国主粮产品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记者从农业部了解到,到2020年我国粮食需求增量将达到1000亿斤以上,但受耕地资源的约束和种植效益的影响,小麦、水稻等口粮品种继续增产的空间变小、难度加大。而马铃薯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种植起来更为容易,属于“省水、省肥、省药、省劲儿”的“四省”作物。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