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新教育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今日关注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标题导航
专家建议亲子话题应从孩子兴趣入手
声音
2015年02月0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咋三句不离学习
专家建议亲子话题应从孩子兴趣入手



  目前小学期末考试已经全部结束。父母必定十分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发卷子了吗”“考得怎么样”成为父母问得比较多的问题。记者采访获悉,即便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与孩子聊得最多的话题也是“学习”。日前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的《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以下简称《调查》)课题组通过对山东、北京等四省市的两万名家长和两万名小学生分别进行家庭教育相关问题调查发现,五成家长将“学习”作为亲子沟通的主要话题。我市有不少小学生抱怨爸妈过于唠叨学习,希望谈些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一回到家,爸妈前后脚来问成绩
  《调查》显示,当问及学生“关于你的话题,父母聊得最多的是什么”时,半数学生都选择“我的学习”,家长对孩子的关注点集中在日常学习、健康安全等现实性因素,而对人际交往、自理能力、性格养成等发展性因素关注度较低。
  1月27日中午放学时间,记者在市区几所小学门口,随机调查了20位小学生,其中有12位学生表示,放学回到家后爸妈问得最多的是作业和学习问题。“几乎每天都问作业问题,还时不时嘱咐要好好学习,考个好初中,然后给我买了很多相关书籍。”六年级小学生李希雨告诉记者,虽然渐渐习惯了爸妈的唠叨,但是有时候也很排斥。
  “都上五年级了,成绩怎么老是上不去?一回到家爸爸说完妈妈接着说,让我非常反感。”小学生刘文浩说,他今年上五年级,非常不喜欢爸爸妈妈总是唠叨他学习的事,希望父母能聊些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比如怎么玩篮球啦,在学校发生什么趣事啊等等。”刘文浩说。
不问学习,真不知道应该聊什么
  根据调查,尽管有35.27%的家长认为子女学业负担较重,但仍将学习作为家庭教育的重点。家长明知道孩子会反感还是选择把学习当作主要话题,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可是不聊学习能聊什么?”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家长并不知道该如何与孩子沟通。
  就职于一家私企的贾先生的女儿正上小学三年级,他平常忙于工作,再加上每天需要按时接送孩子,他平时压力很大,很少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一般回家后都会问孩子的作业问题,还经常硬着头皮给孩子辅导功课。“不得不承认,跟孩子的交流确实存在问题,而且现在家里添了老二,跟女儿聊天的时间也少了。”贾先生表示,除了学习外,他不知道跟女儿该聊些什么。
  记者发现,亲子沟通中“三句不离学习”的情况在小学家长中并不少见。因为工作原因,刘女士和老公一直在外地居住,女儿在市区一所小学上五年级,平日里她和女儿每天通过电话交流。“一般就是问问她最近在学校表现怎么样?有没有考试之类的。”刘女士说,偶尔也会问问女儿最近喜欢看什么书,回去的时候给她买点作为补偿。
别当监工,让孩子学会自由学习
  相比学习成绩,也有一些家长更看重孩子的成长过程。一位接孩子放学的家长王先生说,他对女儿的期望值相对其他家长要低一些,不会刻意要求她考第一名,从没给孩子报过辅导班。女儿本身上进心就比较强,除了偶尔说到学习外,他跟女儿聊天最多的话题就是“跟同学相处得怎么样”“今天在学校发生了什么好玩的事”等等。“一说到有什么好玩的,她就打开了话匣子,说个不停。”王先生笑着说。
  潍坊学院心理学教授贾力指出,对小孩子来说,整个小学阶段就是培养孩子兴趣和习惯的阶段,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孩子从学习中发现快乐。但是现在有很多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反而让孩子产生厌学心理。
  贾力建议,家长可以多问一些孩子感兴趣的问题,最好是从兴趣和孩子在学校的感受入手。比如“今天在学校里有什么开心的事啊”“你觉得小朋友间有什么有意思的事儿跟我们分享啊”或者“你觉得哪些事情很好玩啊”等类似问题。
  “孩子主动说到学习内容的时候,家长应当以热情的态度和由衷的喜悦来肯定他,自然而然孩子也就愿意与家长分享了。”贾力说。
  潍坊市中小学家长联合会副会长张召宇表示,父母都希望孩子能积极主动地求知而不是在督促下学习,但是很多孩子都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只是在老师和父母的督促下被动地学习,这就需要父母放弃监督,唤醒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在相信孩子的同时多与孩子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经常鼓励孩子,让他们对自己有信心,这样孩子学习起来才会干劲儿十足。
        本报记者 刘江峰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