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健康吧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风筝之爱

第03版
今日关注
 
标题导航
生个胖娃娃更好养?
患上老慢支
2015年02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个胖娃娃更好养?
巨大儿比重渐增,超重后患病几率高



  “哈哈,生了个大胖儿子!”通常,人们听到这话心里都只会高兴,传统观念把“胖”当作健康的象征,认为孩子越胖越好养。但随着当前“巨大儿”比重的逐渐增加,医生表示,新生儿超重不但会影响孩子的健康,还会对产妇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超重新生儿在成长过程中患慢性病的几率较正常婴儿要高。

准妈妈小贴士
  ■体重控制 
  孕中晚期(怀孕12周起)增加体重:1斤/周以内 (若孕妇每月体重增加超过6斤,须适当控制体重及查找原因)。
  

■最佳运动 
  1.上肢运动,如摆臂、活动肩膀、扩胸等。下肢与骨盆的过分运动会影响胎儿。 
  2.散步。既能保持一定量的运动,也不会过于劳累。

现状 有医院巨大儿占新生儿比重高达15%
  家住经济开发区香岸花园小区的吕女士,儿子今年一岁多。吕女士说,儿子出生时体重足足八斤八两四,一家人开心得不得了。但说起分娩的过程,吕女士不免有些心悸,“原本准备顺产的。但分娩的时候特别困难,孩子太大,生了十几个小时迟迟生不出来,最后只好选择了剖腹产,结果生出来之后发现是个巨大儿。”吕女士表示,在医生的建议下,她也有意识地合理制定她和宝宝的饮食,并进行锻炼,以免将来肥胖导致慢性病。
  市民宋女士的儿子出生时也是个巨大儿,当时在潍坊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分娩时遇上难产,该院妇产科吴主任表示,宋女士身高不到一米六,而且有糖尿病史,加上在怀孕期间营养过剩,分娩时持续了16个小时,孩子依然生不出来,所幸医生及时做了调整,在第二天凌晨为宋女士做了剖腹产手术,孩子才顺利降生,重达10斤。
  2月6日,记者来到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王艳告诉记者,医学上把体重过大的足月新生儿称为“巨大儿”,根据我国产科学的定义,新生儿的出生体重等于或大于8斤就可以称之为巨大儿。按照我国中华医学会的建议,巨大儿的正常比重应该控制在6%以内。
  随后,记者从我市几大医院了解到,近几年来,多数医院出生的巨大儿占新生婴儿比重超过6%,有的高达15%。

原因 什么有营养吃什么,一天能吃六顿饭
  王艳介绍,最近三五年巨大儿出生达到了一个高峰,巨大儿热潮出现的原因除了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渐高外,还和孕妇在孕期营养过多有关。
  记者了解到,吕女士在怀孕期间喜欢喝汤,鸡汤、鸽子汤、鹌鹑汤每天变着花样喝。她还喜欢吃水果,葡萄1天可以吃两大串,柚子1天吃1个。
  宋女士则表示,她在怀孕的时候,第一次当母亲非常兴奋和紧张,拼命进食,就怕孩子营养不够。“怀孕期间,我不是找自己爱吃的东西吃,而是什么有营养就拼命吃什么,一天能吃上6顿饭。”宋女士表示,自己怀孕期间,体重足足长了50斤。
  传统观念认为,“一个人吃两个人养”。“其实不是这回事。”王艳说,与怀孕前相比,孕妇怀孕后需要增加的食物其实是很少的,其实也就是多喝一杯奶或多吃一把坚果的量,但现在的孕妇食量增加太多,“我们门诊80%的孕妇体重都超标了,都是吃出来的。”王艳介绍。

影响 母亲增加患病风险,孩子肥胖几率高
  王艳表示,正常大小的胎儿都是通过母体的骨盆娩出的,但由于巨大儿的胎头大而硬,往往胎头会在骨盆入口处“搁浅”,再加上胎儿身体过胖或肩部脂肪过多,同时并发肩难产,则困难更大,常需施行剖腹产,这也容易导致剖腹产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当,可危及母亲健康和生命。
  巨型婴儿除了会增加剖腹产率外,还会增加母亲患妊娠糖尿病的风险,由于婴儿个体大,对母亲来说,除了难产,产后出血和感染的风险也会增加。
  对于宝宝自身来说,巨大儿在分娩时由于身体过胖、肩部过宽,通常会卡在骨盆里,通过勉强的牵拉过程易引发锁骨骨折,臂丛神经损伤,有时因为时间的延长,还会发生窒息,甚至死亡。此外,剖宫产术后的巨大儿易发生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症、高胆红素血症和其他疾病。
  王艳表示,据远期观察来看,巨大儿成人后出现肥胖或体重过重的几率明显高于正常胎儿,同时,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等慢性病的几率也大于正常体重的婴儿。
  提醒
准妈妈们别懒惰 常测体重多散步
  “定时产检能最大程度了解胎儿发育情况,并随时根据产检情况提出相应的进食量、营养、运动量的指导,帮助孕妇更好地孕育胎儿。”王艳表示,孕妇在怀孕期间,最少要进行5次产检,巨大儿的形成除去产妇疾病原因,多与没有坚持产检或没有好好遵从医生指导有关,产检能帮助监控胎儿生长,尤其临产前对胎儿大小的判断可以及早确定分娩方式。 
  准妈妈在中后期的食欲都很好,进食比较多,这时一定要控制饮食量,合理摄入膳食,要少吃多餐,食用富含纤维素、各种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的食物。
  准妈妈的食物品种应该多样化,多吃一些豆制品和五谷杂粮、蔬菜、鱼、蛋、奶等,食用如黄瓜、番茄、白萝卜等糖分少、能量低的蔬菜。尽量多选择粗粮、豆类、根茎类、芹菜、魔芋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以延缓血糖吸收。
  “准妈妈们千万不要因为怀孕而懒惰起来,每天散步半个小时,饭后多走走,把多余的糖分变成能量释放出来,就不会存在血管中了,这也是预防糖尿病的好方法。”王艳表示。
     本报记者 隋炜凤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