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年的味道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年的味道

第03版
年的味道
 
标题导航
羊年啥“羊”
老夫妻迎新春
六千人包饺子创吉尼斯纪录
网络上抢红包
2015年02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羊年啥“羊”



  老外很凌乱

  中国的羊年眼看就要到了,全球的华人都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庆祝羊年,老外们也想掺和一把。可是,这群老外很快就发现了一个很纠结的问题:中国的羊年究竟是哪种羊?是有角大公羊(Ram),还是山羊(Goat),抑或是绵羊(Sheep)?英国和美国的多家媒体都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甚至请来多位专家解读,最后还是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还是纽约时报比较“聪明”,他们干脆放弃了考究究竟是什么羊,直接将羊年翻译成了“有角反刍动物”年。
外媒苦羊年表述
  对于羊年究竟是何种羊,争论不断,说山羊绵羊的都有,还有说是“反刍动物年”的。
  记者了解到,首先抛出问题的是英国曼彻斯特一家媒体,新闻的大标题开宗明义:“曼彻斯特的中国春节:究竟是哪一种羊?”随后伯明翰的媒体也抛出了同样的问题。
  纠结的不仅仅是英国人,CNN等美国媒体同样抓狂。有些美国媒体直接就指定了一种羊。比如说华尔街日报,直接就认定是山羊。而今日美国则认为是绵羊。
  而最“聪明”的当属纽约时报,他们避开了对究竟是哪种羊的讨论,直接把羊年定义成了“各种有角反刍动物年”。
  很快,“羊年”是哪个羊的问题迅速蔓延到了其他媒体和社交网络,成为这两天全球网络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记者注意到,在外语当中,支持山羊的说法似乎占据了一定的上风。
  维基百科英文版对于生肖羊的词条解释就用的是山羊,而在其他语言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也用的是山羊。 
争论最后没结论
  不少外媒还请来了各种“中国问题专家”、“中国历史学家”,来听听他们怎么说的。
  有的专家说,这个既有可能是绵羊,也有可能是山羊,但是汉族的人养山羊更多一点,所以可能是山羊吧。
  也有的人说,生肖的起源来自中国古代的祭祀行为,不过古书里面本来就没有区分绵羊和山羊,所以基本上就是随便找一头身边能找到的羊而已。
  也有的人研究了一下中国地域分布之后表示,中国北方草原绵羊比较多,所以北方的生肖应该是绵羊,南方山羊比较多,所以南方的生肖应该是山羊。
  还有专家建议看看中国古代各种用来代表生肖羊的雕塑和绘画,称圆明园十二兽首里的分明就是山羊。
  当然,也有人建议到中国街头看看。结果发现悲剧了,中国街头的各种生肖羊饰品五花八门,山羊、绵羊,什么羊都有,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人见人爱的喜羊羊! 
观点一 绵羊,出现在先秦青铜器
  理由:绵羊造型出现在先秦的青铜器上
  “从已出土的先秦青铜器造型来看,十二生肖中的羊应该指的是绵羊。”15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国际亚细亚民俗学副会长、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肖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出土的青铜器和文献资料显示,早在先秦时期,绵羊就已经作为祭祀动物出现了,因此可以得知,十二生肖中的羊应是绵羊。
  对于网友提出的“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为山羊造型”,肖放解释,十二生肖兽首是清代乾隆年间铸造的铜像,时间上远远滞后于十二生肖出现的朝代,故不能作为有力证据。

观点二 山羊,在我国饲养范围广
  理由:山羊是汉民族地区的代表性动物  
  “相对于绵羊而言,山羊在我国的饲养更为普遍,也更具代表性,因此我认为山羊的可能性更大。”重庆历史文化名人陶灵从人文地理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他表示,十二生肖是汉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而从汉代开始,汉民族的生产生活主要集中在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而这两大流域多以饲养山羊为主。
  陶灵表示,以近现代的重庆为例,开埠之后,重庆产的山羊皮即作为优等皮料大量出口海外,其细腻的毛孔备受好评。此外,根据《云阳县志》记载,1960年代的的万县地区(今万州)即被评为“全国山羊板皮基地”,闻名全国。“重庆的山地地形、温润的气候以及肥美的草地,十分有利山羊的成长,因此山羊肉质鲜嫩”。
  此外,陶灵还补充,作为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的“剪纸”,其中羊的形象十分常见,“剪纸中的羊大都是以山羊为主,也从侧面证明山羊才是汉文化的代表”。

观点三 “the year of sheep”更恰当
  建议:翻译成“the year of sheep”更恰当
  “十二生肖中的羊,并未强调是什么种类的羊,而是一种通名,指向‘羊’这一大类,其他11种动物也同样如此。”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连山表示,十二生肖的动物最早源起先秦时代,但并无“生肖”的概念。在出土的东汉王充《论衡》中,首次发现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不过在秦简中,并没有明确提到它到底是什么羊”。
  陈连山解释,先秦的生肖动物并未按年计算,而是用来记录日子,比如鼠日、羊日或猴日,它更像是“日肖”,而非“年肖”。直到汉代,人们开始将一个人的命运和某种动物相关联起来,才逐渐有了十二生肖的说法,“它本身带有一种民间信仰色彩,源自于动物崇拜”。
  对于国内外网友的讨论,陈连山则认为,为了避免文化带来的认知歧义,将“羊年”翻译成“the year of sheep”更符合中西方文化中对于羊的理解,“因为在西方文化中,绵羊才是虔诚而勤劳的普通百姓的代表”。

声音 争论能传播中国民俗文化
  “对于羊年的‘羊’的有趣探讨,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了我国的民俗文化已走向世界,并深入人心。”江苏省南京市民俗博物馆陈列研究部主任杨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十二生肖是我国古老的民俗文化之一,每一种生肖,都是以神话、传说、天文、历法等多方面的文化背景为依托,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杨英认为,这次关于“羊”的讨论,是多方位的中外文化交流,在海外广泛而持久的传播中,会产生重大影响。
  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刘国强也表示,“羊”的讨论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但因文化的差异,会存在障碍。“也正是这个争议,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到中国民俗特色,通过此类声音,直接或间接传播了中华文化。”
  刘国强建议,中国民俗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语言的选择,可以用拼音“Yangnian”直译,以方便人们理解和记忆概念。      本报综合报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