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综合消息 临近春节,网络上尽是抢红包的消息,微信和支付宝等平台都频频向网友发送红包,人们都沉溺在领红包的喜悦当中,却不知原来在这里面会存在诈骗成分。 江苏省南京市民周女士经常从微信聊天或者朋友圈里看到抢红包活动。一天在收到“好朋友”红包时,却要求填写各类信息,没想到刚填写完毕,就收到短信,银行卡里竟然少了1万元。周女士立即打电话向朋友核实,朋友回答竟是微信号已经被盗,方知自己上当,马上打电话报警。 业内人士提醒,近年来,扫二维码和转发网站链接的电信诈骗案增多,新型诈骗伪装性极强,当遇到陌生短信和网络链接时,大家切勿随意点击,避免手机“中毒”致钱财流失。有条件的可以在手机里安装杀毒软件,定期进行杀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