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今日关注 |
第03版
潍坊新闻·民生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这是目前我市涉案人数最多的一起环境污染案 一次性输液器、针管等医疗废物,经多人买卖,最后制成了塑料颗粒,五名被告人因犯污染环境罪获刑,并处每人4万元至9万元不等罚金。4月7日,记者从坊子区人民法院了解到,这是截至目前全市获刑人数最多的一起关于环境污染案件。 废品站堆放医疗废物牵出利益链 从2014年3月份以来,峡山警方在例行检查中发现,辖区一处废品收购站堆放着大量医疗废物。医疗废物必须由专业并且有资质的企业进行处置,民警推断,这个废品收购站背后一定有巨大的利益链。经过侦查,民警发现一名中年妇女刘某经常来回收医疗废物,其家住昌乐县马宋镇某村。 同年4月,民警在刘某家村口蹲守4个多小时将其抓获。民警在刘某的加工点院子里看到,到处都是医疗废物,大部分是输液器,有的里面还残留着药液,甚至有的残留着血液。院子一角还放着一台机器,机器的旁边是一个池子,一些已经分拣好的半成品堆放在一边,刘某的父亲刘某某正在院子里干活。 随后,民警将院子里的医疗废物进行了封存,并且将刘某某带回审讯。审讯得知,江苏男子孙某定期来加工点收购半成品。后来,民警赶赴江苏,将许某、孙某和赵某三名涉案人员相继抓获。 半成品运到江苏加工成塑料颗粒 公诉机关指控,被告人许某、刘某某、刘某、孙某、赵某犯污染环境罪,2014年11月份向坊子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经法院审理查明,2010年下半年开始,刘某某、刘某父女从废品收购点收购一次性输液管、针管等医疗废物,并从2014年2月雇人分拣。他们将收来的输液器先进行拆解,再用水清洗,然后用机器将输液器进行切割,最后用编织袋装好,先后销售给孙某等人约3.5吨。案发后,在加工点当场查获医疗废物约7.1吨。 孙某跑运输,经常来潍坊送酒,他和刘某父女等人认识后,负责把半成品拉回江苏贩卖。经查明,孙某收购贩卖的医疗废物达20吨。赵某从孙某等人处收购一次性输液管约6.5吨,经过破碎加工后销售给许某用于塑料颗粒加工。从2011年开始,许某收购一次性输液管加工而成的医疗废物破碎料约7.5吨,再与其他性质相近的废旧塑料进一步加工成塑料颗粒后对外销售。 五名被告人犯污染环境罪分获刑 法院认为,污染环境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而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卫生部关于明确医疗废物分类有关问题的通知》及《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相关规定,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属于医疗废物,医疗废物属于危险废物。 据办案法官都正伟介绍,本案中,被告人许某、刘某某、刘某、孙某、赵某违反国家关于医疗废物的处理规定,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物都达到3吨以上,严重污染环境,其行为已构成污染环境罪。被告人孙某犯污染环境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缓刑二年,并处罚金9万元。被告人刘某某、刘某犯污染环境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4万元。被告人赵某犯污染环境罪,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7万元。被告人许某犯污染环境罪,判处有期徒刑9个月,并处罚金9万元。 7日,记者了解到,该案件是截至目前,全市法院办理的环境污染案件中获刑人数最多的一起。 文/图 本报记者 陈怀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