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帆 随着私家车的普及,造车业成了人们眼中的“大蛋糕”,哪个行业火了,都要在汽车行业搅一棍子。近来,“互联汽车”的提法炙手可热,各大互联网巨头争先恐后地公布了“造车”计划,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乐视等先后亮招,联合北汽、奇瑞、和谐汽车等整车厂商,推出无人驾驶、智能操作等概念,让人充满好奇。 10年前,如日中天的科龙、美的、新飞、奥克斯、云南红塔、波导、力帆等公司都曾公布和实施造车计划,结果如何?铩羽而归。原因何在?造车核心技术不过关,车辆就像破纸盒子按上四个轮子,不受待见。可见,造车不是人人都能干的活。 如今,互联网红透了半边天,不想造车才怪。不过,相比于其他行业,互联网还是靠点谱的。汽车电子已占到整车成本的40%,科技感成了占领市场的新高地,而这恰是互联网行业的优势,他们手中掌握的信息化、数字化、大数据、云计算等新科技,甩开了传统汽车行业好几条街。当一辆集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车联网技术、智能化技术于一身的汽车摆在你的面前,有谁不想感受一把? 只是,“互联汽车”的本质还是汽车,如果整车质量不过关,就算有再多花里胡哨的噱头,那也是一堆镶着金边的破铁,就像是金环戴在了猪鼻上,还是见不得人。 所以,互联网想与车结缘,似乎更应该成为高科技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而“互联汽车”想要大有作为,还得靠提高整车制造水平,这会不会是我们的软肋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