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苑广阔
近日,上大学网发布“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曝光了国内210所不具招生资格、没有办学资质、涉嫌非法招生和网络诈骗的虚假大学。 (5月19日《深圳都市报》) 如果不是因为上了这家网站的“虚假大学黑名单”而只看这些大学名字的话,估计很多人都会把它们当成了正规的大学。尤其是其中一些大学,更是在名字中冠之以“中国”“华北”等等字眼,还配上“财经”“管理”“经济”等流行热词,更是大大增加了自身的欺骗性和诱惑力。但实际上,这些“野鸡大学”根本就没有实体校址,而仅仅是一个空壳子,它们所从事的自然也不是真正的高等教育,而只是通过伪造学历文凭证书之类的手段,进行招生诈骗。 实际上,这家曝光“野鸡大学”的网站是一家民间网站,没有官方背景。这也就是说,在对当前社会上大量存在的“虚假大学”的应对问题上,有关部门既无官方渠道的公开曝光和预警,也没有采取任何的查处措施,这是不是有关部门的一种行政不作为呢? 在这些被曝光的“野鸡大学”中,有些已经是老面孔,旧相识了,这说明它们在之前的招生诈骗中有过诈骗成功的案例,尝到了甜头,所以才在新一年的招生季卷土重来。虽然按照这家网站的提醒,考生要想分辨这些“野鸡大学”,可以参考教育部当年公布的高校名单和具有高招资格的高校名单。这当然是个辨别真伪、避免上当的办法,但是每年全国招生的公立和民办高校多达数千所,考生不可能都一一记住他们的名字,更何况这些“野鸡大学”在名称上更是极力模仿正规大学的名字。 曝光是应该的,但根本的解决办法,是由有关部门出面对这些“野鸡大学”进行深入调查,依法查处,追究诈骗者的法律责任,铲除它们的生存土壤,关闭它们虚构的大学网站,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考生和家长上当受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