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风筝之爱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讯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以后也能靠手艺吃饭了
织机前走的路,可绕地球三圈
救起溺水男孩没留名就走了
两个困难孩子落户有希望了
好心人不要钱愿治面瘫男孩
2015年08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织机前走的路,可绕地球三圈
  韩爱娥正在车间工作。



纺织工人韩爱娥27年来一直工作在一线
  今年44岁的韩爱娥,是潍坊千业色纺有限公司的纺织工人,她的工作就是在纺织机器前不停地巡视,遇有线头断裂的,立即修补好。就是这样看似平凡的工作,韩爱娥用自己的职业操守和辛勤劳动,演绎了不平凡的精彩。
  不顾颈椎病仍坚持上班
  8月3日,记者来到奎文区广文街道广文苑韩爱娥的家中,韩爱娥正躺在床上休息。“我颈椎一直不好,经常头疼、脖颈疼,干纺织留下的毛病。”韩爱娥说,最近这段时间,她的头实在是疼得厉害,根本抬不起头来了,才跟同事换了一天班,去医院检查了一下。
  “医生说我是颈椎突出,让我休息一段时间,但我一休息就耽误公司的工作。”韩爱娥说,她打算休息一天,第二天就去公司上班。
  其实类似这种生病不舍得休息的情况还有很多。2010年7月的一天,由于连续加班体力透支,韩爱娥晕倒在了车间内。公司领导劝她多休息几天,她考虑到公司缺员,不顾自己身体虚弱,第二天又上班了。
自愿提出申请回到一线
  对于棉纱生产来说,因其工序多,工艺复杂,把握产品质量的难度很大,细纱更是纺织厂最关键的一道工序,而韩爱娥就在那里工作。韩爱娥现在是纺二车间丙班班长,本来做班长就不需要在一线站班了,但公司工期紧、人员少,她便自愿提出申请,回到车间继续做操作工。
  韩爱娥说,生产车间温度高、湿度大、噪音高,像现在夏季的室内温度最少也得三十六七摄氏度,站着不动都是一身汗。就算在这样艰苦的工作环境下,韩爱娥从来没有喊过苦、叫过累。
  韩爱娥从细纱挡车工到落纱工,从落纱长到操作员,再到班长,每天坚持三班倒,8个小时走的路足有20多公里。在纺织一线工作27年来,韩爱娥走过的路足足能绕地球三圈。
徒弟全都成为生产骨干
  数年如一日,韩爱娥钻研细纱操作法的规程,探索出了简单高效的细纱接头动作,使接头速度由原来的每10个头43秒提高到31秒,包纱速度由原来的55秒提高到34秒,落纱速度由原来的90秒提高到现在的60秒左右,细纱机的生产效率提高到99.8%,被评为“全省优秀操作员”。
  韩爱娥始终不忘自己的本职,默默从事着一线工作,对于公司安排的学徒,她也总是竭尽全力,毫无保留地教授,直到学徒操作熟练为止。27年来,她带过的徒弟不计其数,全部都成了生产骨干。
  一路走来,韩爱娥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省优秀操作员”、“潍坊市劳动模范”等,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不平凡的精彩。
 文/图 本报记者 刘燕 实习生 刘玉刚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