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继明 辛宝祥 他刚满16岁参加八路军,成为一名抗日战士。他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刻苦磨练,很快成为了无线通讯专家。他担任过邮电通讯单位的主要领导。但令这位老八路欣慰的是他与工会结下了不解之缘:三度担任县总工会主要领导。他就是安丘市总工会原主席,现年88岁的离休干部于清。笔者走进安丘市级机关干休所,慕名拜访了这位抗战老兵、建国前老党员于清。 于清,1928年5月生,山东莒县刘家官庄镇前于家庄人,1944年6月参加八路军,1946年2月1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9月转业前,职务为解放军华东军区沂水军分区电话站副站长。到地方工作后,先任昌潍专区寿南县邮电局副局长,后任安丘县邮电局局长、县委工业部副部长、县财政局局长、县总工会副主席、县革委工业交通办公室副主任、县总工会主席等职,1985年9月离休。 于清原名于耀祥,自幼家境富裕,因而能够接受比较好的教育,其祖父为前清五品蓝领候补官员,父亲于荫南为清末江南机械制造总局的职员,懂兵器制造技术,辛亥革命后弃业回乡,属乡间很有名望的开明绅士,曾被聘为莒中县抗日民主政府参议员。于清兄弟姊妹9人,5个是在抗战时期参加的革命,家里是典型的抗日堡垒户。已故抗战时期的山东滨海建国学院院长、大众日报社的首任社长、原北京市委书记刘导生,1944年曾在于荫南家隐蔽居住过,于、刘两家因此有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交往。于清的二妹于耀芳当年参加八路军时,就是刘导生夫人介绍的。 于清的三哥于耀广为革命烈士,1939年参加八路军,中共党员,1946年在解放胶县的战斗中光荣牺牲,生前为八路军山东军区滨海军分区排长。于清的四哥于廉也是老八路,已故,1955年授大尉军衔,长期为部队教员,离休时为正师级干部。二妹于耀芳参加八路军时为部队电台员,生前为省农业厅的离休老干部,二妹父是原济南炼油厂的首任武装部长。三妹于耀萱离休后在西安居住,今健在,三妹夫解方曾任山西机械工业学院(今山西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于清老人的家族是当地的大户人家,自然也是日伪军扫荡期间重点“光顾”目标。于清参军前不久,进根据地扫荡的日伪军,在返程途中住进了他家,白吃白喝不说,照样翻箱倒柜进行抢掠。一名日军翻出了一块好绸子布料,叠好后放进自己的头盔里,于清气愤不过,高腔骂了一声。从面前这个孩子眼中冒出的怒火及表情,这名日军明白了于清喊的是啥,二话不说上了刺刀,端起枪、迈开马步就朝于清的肚子刺来,棉袄都捅破了,身旁的叔伯兄弟一个箭步窜上前,一把紧紧攥住了日军的大枪,一个劲地说好话赔不是求情,日本兵这才作罢收回枪支。所以老人家至今不愿看抗战题材的影视剧。 1944年刚满16岁的于清,满怀抗日救国热忱,带着对日本鬼子的强烈仇恨,追寻三哥和四哥的足迹,毅然参加了莒中县青山区区中队,成为一名光荣的八路军战士。1944年9月至1945年10月,调日照县政府任武装通讯员,期间在一次执行紧急任务的送信途中,从身后不远处的村庄拐出一支吹吹打打、抬花轿的迎亲队伍,于清连头也没回,“哪有心思看热闹?”毫不分心地骑着自行车拼命往前赶。突然,日军的一架红头小飞机钻出云层,尖叫着俯冲下来,顺着公路朝着行人就是一通扫射。一梭子机枪子弹向着于清追来,他快速蹬车、飞速前进救了自己一命,于清连人带车摔倒在地滚出老远,敌人的子弹愣是没伤着他。 于清老人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有过多次参加脱产学习培训的经历,从山东滨海建国学院到山东军区文化学校、烟台邮电干校、昌潍地委党校等。笔者访谈过程中,老人家带着助听器,但话语并不多,可几次插话提到他们家抗战时期出来了五个,还有在建国学院学习的一些情况。适应抗战胜利后形势发展的需要,滨海军分区在山东滨海建国学院举办了一期电台、报务人员培训班,因为文化程度高,于清被选上,于1945年11月起参加学习至1946年6月。该期培训班原准备在前于家庄举办,后搬到莒南大店(原山东省政府驻地与八路军115师司令部住址)进行的。这次学习使老人家有了今后十多年与通讯事业打交道的经历,1946年6月到9月,他在滨海专署总机任话务员,后调滨海军分区电话局任班长,电话站副支站长、支站长,1949年10月至1952年9月,在沂水军分区电话站任机务员、副中站长等职。从一名普通报务员、电台员干起,到迅速成长为部队通讯部门的业务骨干、无线通讯专家和领导,于老的工作成绩肯定不一般。长期的超负荷紧张工作与劳累,使他患上了严重的胃炎与神经衰弱,几经治疗后不得已转业。 1952年9月,于清转业后担任昌潍专区寿南县邮电局副局长。1953年10月起,先后担任安丘县邮电局长、安丘县委工业交通部副部长、安丘县财政局长、安丘县总工会副主席等职。“文革”期间,受家庭影响,于清被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一个时期成天挨批斗,大纸帽子不离身。于清夫妇还被集中关押蹲过牛棚,这期间家里的门上和窗户,都让造反派的大字报给严严实实糊了起来。1973年3月恢复工作,后当选为县总工会主席直至离休。 于清老人离休后开始讲究养生保健,时刻关心国家大事,身体不错。老人家喜欢收藏,至今还珍藏着1946年缴获的一件战利品,底部铸有英文字母及批号的装外伤药品的一个小玻璃药瓶,可以作为美国政府当年对国民政府“援助救济物资”打内战的一个见证。老人家还保留着1952年华东军区印发的防疫证,里面记载着他5次接种五种混合疫苗及鼠疫疫苗的记录,再是建国之初的一本保存完好、印刷精致的硬壳封面党章,现在房间里还挂着1935年庄兹厚赠送给他父亲的温度计。看得出,老人家也是位情感细腻、热爱生活和用心生活之人。我们祝愿老人健康长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