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恩胜 倾诉人:谭女士 女,73岁 虽然在外人眼里我已经很老了,可我一直不服老,这个岁数了,还在社区当义工。人家肯定不用我动手干这干那,我的任务就是到比我更老的大哥大姐家去看看,一起说说家常拉拉呱。 我常去的老人家,情况多少有点特殊,用个时髦的说法,他们是空巢老人,有儿有女,可都不在眼前,不是在外国就是在外地,即便在本地的,也很少露面。他们生活上没困难,有的甚至很有钱,可就是年龄太大了,身边没个人,万一有个病啊灾的,抢救都来不及。还有的人,身体不方便,常年出不了门,连个老伴也没有,除了电视,想找个说话的人都难。所以,他们很欢迎我去,一是我爱说爱笑,二是他们有什么难处,我会告诉社区的领导,也会当中间人找他们的儿女…… 我怎么突然想起跟你们报社说这些事呢,因为这两天社区里又开始搞活动了,重阳节快到了嘛。看着那些被采访的大哥大姐笑眯眯地说多亏了共产党,感谢社区领导和义工还有邻居,不知为什么,我心里酸溜溜的:儿女呢?他们辛辛苦苦养大的儿女呢?也有记者问起孩子的情况,老人都一个腔调:他们都很孝顺,就是太忙,忙事业,忙工作,忙着挣钱……年轻人嘛,忙点好…… 其实,我知道他们心里怎么想的,守着外人没法说就是了。所以,我今天说的话,权当是为空巢老人代言了…… 先说齐大哥吧。他在我们小区很有名,因为他和魏大姐培养了四名大学生,还都是名牌大学毕业,俩出国的,俩在北京的,那俩出国的都在美国的学校当教授,孩子很孝顺,隔两天就打电话嘘寒问暖,还教会了齐大哥视频。可魏大姐没看两次就走了,她得了脑溢血,上厕所时犯的病,齐大哥在卧室没听见,等发现时,人已经硬了…… 丧事是社区义工帮着办的,四个孩子来了俩,国外的那俩因为考试赶不回来。孩子没经历过这样的事儿,什么都不懂,多亏几个老人指点着才上了路……丧事办完三天后,那俩孩子回来了,哭得跟泪人一样。可有什么用呢,自己的亲娘连最后一面也没见上。 回到家我就唠叨,平常齐大哥两口子打个针啊买个面啊,都是邻居和义工帮着,沾不着孩子一点光……老头子嫌我瞎叨叨,说人家的孩子可给老两口脸上贴金了,不像咱那仨王八羔子,没一个中用的,到现在还啃老……我说知足吧,你哪次住院不是三个孩子轮流陪床,你想吃什么赶紧去买,膀子难受给你按摩…… 也许人就这样,得不着的永远都是好的,对孩子也是这样,盼着他有出息,他却远走高飞了,在身边的,又嫌他没本事。要是又孝顺又在身边多好,可世上两全其美的事儿有多少啊,就是有也得摊到你头上才行啊。 就像齐大哥,一提起孩子,别人都一脸的羡慕,他也很骄傲,可现在想吃个肉火烧也捞不着,以前魏大姐还能给他买,后来保姆懒的跑到城隍庙,就近买个糊弄他,他索性气得不吃了。你说他这晚年算不算幸福? 再说周大姐两口子。周大姐七十九,徐大哥八十三,女的瘫了八年了,全靠男的伺候。三个孩子,倒是都在潍坊,可谁也到不了跟前,都有理由,老大要看孙子,脱不开身,一个星期来一天,帮着拾掇拾掇,这算好的。老二因为没捞着房子恼了,除了过年过节,平常见不到人影儿。小的被惯坏了,来了还得老的伺候吃喝。我爱管闲事儿,瞅着老三来了就教训他,要他孝顺,现在他见了我都躲着走。 周大姐家我去的勤,义工们也去的勤,因为她躺的时间太长了,有点抑郁,整天寻死觅活的。我知道,她一是不忍心让老头子伺候,二是伤心孩子们不孝顺。可怜的是,她手脚不能动,想死都死不了……为了给她解闷,我和好几个老姊妹轮流陪她说话,我还做主给他们雇了个保姆。俩人退休工资五六千,连保姆都舍不得雇,就知道留着钱给孩子,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哪。 自从有了帮手后,徐大哥也能抽出空到小花园里溜达溜达,和老伙计说说话,心情明显好了很多,周大姐看到老头儿高兴,情绪自然也稳定了。 像周大姐这样的,我们小区还有几个,其他地方肯定也不少。至于子女孝不孝顺,应该怎么做,咱不好指手画脚,我倒是常和老头子说,人老了,真正能指望的就是老伴儿,两人相互照顾,就是都动不了,还能说说话解闷。保姆能替你干活,可不一定能和你拉知心话。所以,老人一定得自己爱惜身体,吃好喝好,别舍不得花钱。 还想说一下孙妹妹。 孙妹妹刚过六十岁生日,可已经独身25年了。她很要强,我和她曾经是同事,年轻时她长得漂亮,追求的人很多,她眼眶子也高,耽搁到二十七八,最后嫁了个军官,当初也算嫁得很好。30岁有了女儿。孩子5岁时,她又怀孕,已经转业做生意的丈夫重男轻女,坚持要看出男女再决定生还是流。结果五个月时做B超是男孩儿,丈夫逼她生,但那时计划生育抓得严,她不想丢掉工作,偷着去流了产,那男的就和她离了婚。 孙妹妹把全部心血都放在了闺女身上,孩子也争气,考上复旦大学,读到博士生,去年才把书念完。本想松口气的孙妹妹却查出了乳腺癌。闺女毕业后留在上海,三十岁了还没结婚,她很多次要接母亲过去,可孙妹妹觉得孩子住宿舍,等帮她买了房子结婚生孩子后再去也不晚。可她没想到自己会生病,怕给闺女增添压力,也没跟她说,让我和她姐姐陪着做了手术。 孙妹妹身体恢复得很快,精神却不行了,整天闷在家里发呆。我怕她出问题,偷偷给她闺女打了电话。孩子边听边哭,连夜赶了回来。孙妹妹到底没跟女儿去上海,那孩子临走时求我多陪她妈,她会尽快在上海结婚把母亲接过去…… 时间长了我发现,陪孙妹妹聊天后,她的情绪明显会好,但几天不去她就又变得消沉。我跟她提过找老伴的事儿,她连连摇头,说等闺女结了婚,就卖了房子过去帮她做饭看孩子。看她把闺女当成盼头,我想,闺女孝顺没问题,可万一女婿不接受你怎么办?可这话太残忍,我不能让她连这点念想也失去…… 说这么多,只想表达一个意思,当儿女的多陪陪老人,能替他们洗洗衣服做做饭当然好,做不到这些,陪他们说说话也行,老人在家里实在太闷了,他们太需要人关心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