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去哪玩?小镇看宝去 |
250多件“宝贝”尽在古陶瓷小镇 |
|
|
近日,坐落于齐鲁酒地的青龙小镇开启“青龙赏宝”旅程。除了邀遍国内名家定期向“家有一宝”的藏友开启免费鉴宝活动外,三个展馆250多件藏品更是让古陶瓷小镇熠熠生辉。12月24日,记者采访了解到,如今不少家庭把古陶瓷小镇作为短途出游“第一站”。
家庭出游,小镇成了好去处 “上周末一家人去了青龙小镇,环境好不说,主要是奇珍异宝让人开眼,老爷子看了直夸好。”市民王先生表示,自己的父亲喜爱收藏,古陶瓷小镇的丰富藏品让一家人大开眼界。12月24日,记者采访了解到,坐落于齐鲁酒地的古陶瓷小镇古窑遗珍馆三个展厅收藏了250多件藏品,其中贰展厅陈列藏品80余件,以汉、唐、五代瓷器为主。丰富的藏品吸引了不少潍坊人的视线。 “唐代的制瓷工艺已经很发达了,五代陶瓷更重造型和装饰技艺这也为宋代陶瓷高峰的出现奠定了工艺基础……”市民陈先生在带着一家看完古窑遗珍馆贰展厅的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之后感慨万千,“你看,这件元代青花折枝花卉暗印八卦八宝八角梅瓶,器皿特殊,肩部印有道教八卦符号,腹部花卉、八宝莲形、胎釉精细、釉面发青,算是最好的瓷土产品了,青白釉间,绘画精细真是让人惊叹啊。”对传统陶瓷颇有研究的陈先生表示,来古陶瓷小镇不仅仅是开眼界,也为孩子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 藏品丰富、文化底蕴浓古陶瓷小镇不仅吸引了不少文物爱好者的眼光,也成为家庭短途游的不二之选。“文物是记载一个时期、一个国家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一种重要器物,能够通过文物展遍览各个朝代的风情真是让人受益匪浅。”市民林女士表示,自己以后要多带孩子来古陶瓷小镇,感受传统陶瓷之美。 瓷器鉴定中的“蛤蜊光” 在瓷器鉴定中,对一些古瓷彩釉上以及釉边出现的类似蚌壳内侧的珠光样的光晕,称做蛤蜊光。那么,瓷器鉴定中的蛤蜊光是如何产生的呢? 从物理光学角度来看是一种光的“薄膜干涉”现象。含可见光各种频率的全色光(即白光)经厚薄渐变的透明体里外两层表面的反射后,发生光的干涉(不同频率光波的叠加)出现五颜六色的光,这就是光的薄膜干涉现象。这种光的干涉现象,在水面上的汽油、肥皂泡、贝壳上都可以看到。瓷器上的釉上彩年久有氧化物析出形成薄膜,或在存放环境中外部物质在釉面结成透明薄膜,也会产生光的薄膜干涉现象,即出现“蛤蜊光”。但由于各种颜料的化学组成不同,“蛤蜊光”的强度也不同。通常以绿色较重,其余次之。乌金釉、醤釉的表面通常也有“蛤蜊光”,甚至在白色瓷器釉面上也偶尔可观察到“蛤蜊光”。形成“蛤蜊光”大概至少需几十年。这种特有的迎光显现,避光消退的光怪陆离的光晕,成了古瓷的特征,因此也成了瓷器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蛤蜊光”与“窑变”不同,“窑变”是在瓷窑中发生的,“蛤蜊光”是在使用或存世岁月中出现的;窑变是釉质色彩的变化,蛤蜊光只是釉表面的浮光。 本报记者 魏慧敏 咨询电话0536-802599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