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明志
2015年12月15日起,大连公交集团在市内204台运营车辆内放置“便民爱心零钱箱”,为急需乘客解决燃眉之急。截至1月2日的三周时间内,共有乘客拿走了137元零钱,还回了108元。有司机反映,有的乘客还的时候投入了票箱,还有的多划一次公交卡,收支基本平衡。 (1月5日《新华每日电讯》) 坐公交忘带零钱这种尴尬,相信很多人遇到过,它说大不大,不过块儿八毛的事;说小又不小,如果向其他乘客借,陌生人之间张不开嘴不说,还不好还。如果不找人借,那就得“忍痛”来个五元、十元的“超额支付”,或者耽误工夫破零钱,再不行就干脆打的。反正是要多不方便,就多不方便。而随着爱心零钱箱的出现,这个“行业难题”迎刃而解,在真正让便民理念落地的同时,往大了说,也为城市文明的进步和城市治理体系的完善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思路。 在社会成员间信任缺失的氛围中,任何基于诚信的“免费”都难免令人心生疑窦。对于设立爱心零钱箱,也有人表达出善意的担忧:借零钱的时候既不用登记,也没有留下抵押物,如果借钱人有借无还怎么办?不可否认,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但终究只是少数。按照大连公交集团有关工作人员的统计,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爱心零钱箱的收支基本平衡。 这样的结果,令所有人从心底里松了一口气,足以说明文明、诚信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也让公众对社会整体诚信环境的趋于良性有了更多信心。一个小小的爱心零钱箱,在不经意间成为城市文明的孵化器和助推器。那些没有零钱的乘客享受到便利的同时,也会感受到公交公司的体贴、善意。在这背后,还有一个更具长远意义的影响,那就是透过这种细节上的闪光,向全社会传递了文明与信任的思想,而这也恰恰是文明城市发展的题中之义、求索之道。 正如一些公交车驾驶员所说,当他们告诉一个没带零钱的乘客可以从零钱箱里先拿后还,或者对一个还钱的乘客说一句“感谢您传递爱心还回一元钱”的时候,都对全车乘客传递着一种潜移默化的文明意识,送上一次次文明洗礼、诚信教育。一元钱不算多,但也正因为“微不足道”,更显得这种以小搏大的道德投资实在“划算”。 一个小小的创新之举,能够取得如此显著的社会效益,无疑值得点赞与借鉴——在城市公共服务的管理上,细节上的改善更考验“真功夫”;细节上的点滴进步,或许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在,这个基本由大连公交集团干部职工捐款设立的爱心零钱箱,已吸引企事业单位表达支援之意,爱心零钱箱渐有星火燎原的壮大之势。笔者以为,此事有必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以推广,让更多的城市、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藉由信任、爱心的感染力量,更大范围的文明传递可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