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范 小区门口有家火烧铺,记不清是何年何月开的了,我经常会在不想做饭的早晨偷个懒,去她家吃个火烧,无非就是交钱、拿火烧、走人。一直无任何交集。 上周,因为家里诸事繁多,基本都是我送孩子去幼儿园,小家伙磨磨唧唧地起床、穿衣、洗刷后,往往时间都不早了,我便带孩子去门口吃火烧。小家伙一个肉火烧,我一个菜火烧,两人喝一碗南瓜大米粥,五块钱,娘俩就是一餐饭。 进了火烧铺,先给孩子找地方安顿好,我去交钱拿火烧。回来坐定,把肉火烧撕开口,一边吹凉一边安抚那个馋嘴的小家伙。撕一块自己试过不烫了再填进小家伙的嘴里。小家伙正津津有味地吃着,突然大声讲:“妈妈,娘娘做的火烧真好吃。”我说:“是吧,那你过去和娘娘说说。”小家伙果真从凳子上蹦下来,过去对着做火烧的老板娘朗声说了一遍。老板娘的惊讶和开心溢于言表:“小朋友谢谢你,娘娘好高兴。”小家伙明显被老板娘的喜色感染,也特别高兴地样子:“妈妈,我跟娘娘说了,娘娘说好高兴。”然后我们继续享用早餐,很快,娘俩你一勺我一勺,一碗南瓜粥见底了。我问:“吃饱饱了吗?”小家伙今早莫名心情好:“娘娘熬的南瓜粥真好喝,我吃得好饱饱。”我说:“那你去谢谢娘娘吧。”孩子马上过去对老板娘讲:“娘娘,你熬的南瓜粥真好喝,我和妈妈吃得好饱饱。” 此时的老板娘已不仅仅是喜悦了,她擦擦弄面的手,给孩子擦擦嘴角:“谢谢你小朋友,好吃再和妈妈来,娘娘做给你吃。”走的时候,老板娘推开门,送我们出去,一个劲儿地跟我们说“有空再来”。 几天后,我赶集路过那家火烧铺,老板娘在门口晒葱,老远就跟我打招呼:“你家孩子呢?怎么不来吃火烧啊?有空带他来玩……”以后我们每每遇见都会互相打个招呼,熟悉感和亲切感蔓延开来。其实我们成年人很多时候远不如孩子天真和直率,我曾经一个人吃过她家无数次火烧,我从来也没有讲过“你的火烧好吃”。而一个小小的孩子,他对于自己觉得好吃的东西不吝赞美,积极地去给予别人肯定,这恰恰是成年的我们所缺少的。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貌似很远,其实很近,有时候近到只是需要一份发自内心的肯定和赞美。“娘娘,你做的火烧真好吃”“你熬的粥真好喝,我吃得好饱饱”,我想这样朴素而真诚的话语,对于一个做火烧的老板娘是莫大的肯定吧。 所以,并没有那么多“最遥远的距离”,只要你肯行动,肯打开自己,只要你肯肯定和赞美别人,别人也会敞开心扉,还你一个暖心的笑容,构筑平凡生活里一段段的善缘。感谢孩子给我上了一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