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N02版:安丘新闻·综合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时讯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清理“僵尸车”,还路于民
市住建局组织廉政专题培训
安丘市《最美地名文化故事》征稿开始啦
2016年01月2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丘市《最美地名文化故事》征稿开始啦



  安丘市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地名作为表称地点的文化符号,是反映一地品格的特殊信息,承载着历史文脉的代代传承。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高速推进,新地名不断涌现,有些老地名逐渐淡出我们的记忆。为切实做好安丘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充分挖掘我市地名文化遗产,留住人们美好的记忆,保护和弘扬优秀地名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安丘、认识安丘、热爱安丘,特举办安丘市“最美地名文化故事”征集活动,现将活动有关事宜公布如下:
  一、征集内容
  征文主要以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广为群众喜爱的地名为载体,围绕地名文化积淀和人文精神讲述的生动故事,或对地名保护和演变的研究、看法等各体裁文章。
  二、征集要求
  1、仅限于安丘地域范围,应有具体所指,主要是自然地理实体名称,记述本区行政区域内历史地名和现今地名故事(来历、含义、沿革等),涵盖镇街区、乡村、居民点、街巷路弄、山水、桥梁、建筑物、古迹遗址、景区景点等行政区域名称和人文地理实体名称。
  2、“最美地名”以现存仍使用的地名为主,也可以是历史上长期使用的、大家耳熟能详的地名。
  3、征文应着重反映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浸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地名。
  4、征文应紧扣“最美”主题,地名相关故事包括历史典故、名人逸事、民间传说、亲身经历和感情渊源等,可以提炼其中的人文精神或文化传统,也可以兼述自己对地名保护、演变和变更的看法等,要求内容积极健康,图片(图像)清晰,文责自负。
  5、“最美地名”故事可采用文字、图片、微电影等多种形式展示,真正将自己心目中的“最美”地名记录下来。每种形式均须简明扼要写明地名名称、具体地点、作者、推荐理由等基本信息。文字作品要求在2000字以内,图片作品格式为JPEG,图片大小不小于800万像素。微电影视频等作品持续时间在60分钟以内,提倡和欢迎图文并茂的作品。
  6、来稿数量不限,已经发表过的文章请注明发表刊物名称和日期。
  三、征集时间
  2016年2月1日——3月30日
  四、征集方式
  1、应征作品可以纸质文件邮寄,也可以电子邮件方式送达。邮寄地址:安丘市人民路55号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办公室收,邮政编码:262100,电子邮箱:dmpcbgs@163.com。 
  2、纸质稿请在信封右上角注明 “最美地名文化故事”字样;电子稿邮件标题用宋体二号字,正文用仿宋体三号字,行距设置为28磅,页眉加注“最美地名文化故事”字样。 
  3、应征作品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联系地址。 
  4、作品征集结束后,主办单位将邀请有关专家组成评委会进行评奖,并在相关媒体上公布评选结果。 
  五、作品刊用
  投稿作品择优在相关媒体陆续发布,并编辑出版安丘地名故事征文集,刊登部分获奖的优秀作品。
  六、奖项设置
  本次征集活动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10名,对获奖的“最美地名文化故事”作品投稿人予以奖金或实物奖励,并颁发证书。
  七、其他事宜
  1、征集作品一经采用,所有权、修改权和使用权均归主办方所有。 
  2、本次活动不收任何费用,所投稿件一律不予退稿。 
  3、凡涉及剽窃、抄袭等侵权行为的,均由投稿人承担一切后果和法律责任,与本次征集单位无关。 
  4、凡参赛者视同承认本活动中的规定,解释权归属主办单位。 
  征集联系人:付其凤、韩小斐
  联系电话:0536—4292100
      安丘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
      中共安丘市委宣传部 
       领导小组办公室
        安丘市财政局
     安丘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安丘市民政局
        2016年1月20日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