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这七天 花样年俗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03版
这七天 风雪压轴

第04、05版
这七天 出行脚步
 
标题导航
您看您看,年俗在悄悄地变
春联少了乐趣减了
2016年02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联少了乐趣减了
   西峪村一户村民家大门上没贴春联。 本报记者 刘江峰



渐简的年俗
  以前每逢春节,农村家家户户不是找笔墨高手写春联,就是赶大集买春联,春联往门上一贴,年味瞬间就浓了。而如今很多农村人家换了铁大门,为了不让铁门生锈已经不再贴春联,“福”字成了替代品。而少了写春联、贴春联、品春联,很多人表示少了不少乐趣。

贴春联的少了
  今年农历大年初一,记者在临朐县嵩山生态旅游区管委会西峪村发现,不少人家门上用“福”字代替了春联。村里一位村民说,以前家里每个屋门上都要贴春联,一副春联包括门心对儿、门框对儿和横批,光贴春联就得费不少工夫,现在屋门上的春联都用贴“福”字代替了,很省事。
  而家住奎文区樱园小区的陈强正月初二带儿子回青州市王坟镇王坟村看望父母,本来想顺便把儿子“到农村找对联”的寒假作业完成,结果找来找去只有几户村民的大门上贴着春联,这些贴着对联的都是老木门,而新房的红色铁大门基本没有张贴对联的。
写春联的少了
  陈强回忆,以前走亲访友,几乎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着春联,而且大部分都是手写的,看谁家的春联写得好是过年的一大乐趣。
  王坟村的刘先生说,以前每到过年他的一手好毛笔字就会派上用场,乡亲们会沏好茶等着他去写春联。现在已很少有人找他写春联了,就连自己家的铁大门上也不再贴春联。
  临朐县东城街道刘家焦窦村29岁的刘先生也表示,以前家里都是父亲写春联,父亲先翻阅春联的册子,感觉合适的就默念着在红纸上空挥动,估量好尺寸,模拟起笔,随后落笔、运笔,一挥而就。可如今,为了省事,父亲也从集市上买春联,不再自己写了。
 本报记者 常方方 刘江峰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