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这七天 花样年俗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03版
这七天 风雪压轴

第04、05版
这七天 出行脚步
 
标题导航
头回去婆家过年,感觉不错
第一次进城过年,不太适应
年后从老家回来,一车吃的
上班第一天恰逢情人节
2016年02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一次进城过年,不太适应



  张修征老家在青州市谭坊镇南孙家村,以前过春节,村里家家户户的大门都是敞开的,邻居们都结伴到各家去拜年,到处都非常热闹。而今年春节,因为孙子还小,他选择到济南的儿子家过年。
  农历腊月廿八,53岁的张修征站在门口,看着两个儿子在院子里打扫卫生。张修征的大儿子张辉早已在济南安家落户,儿媳妇年前刚生了孩子。“孩子太小,我们就商量着今年都到济南过年。”张辉说,本来父母一直在济南帮忙照顾孩子,说好不回老家过年后,父亲非得要在春节前回趟老家,把春联给贴上,“父亲说过年打扫院子、贴春联、上坟等都是老家的习俗,绝不能丢。我们一早就从济南赶回来,忙完了下午还得赶回济南。”
  “不管房子好坏,只要一看到门口那一团鲜艳的红色,年味马上就出来了。”张修征说,50多年了,他第一次离开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村子进城过年,总觉得不太适应。农历腊月廿九晚上,午夜的钟声刚刚响起,正在济南的张修征马上拿起电话,迫不及待地给南孙家村的老少爷们打起了拜年电话。“这个时候,家里应该开始放鞭了吧?你们老哥几个准备几点出门去给长辈们拜年啊?别忘了代我给长辈们问个好。我在孩子家都挺好的,就是头一次在城里过年不知道该干啥好了。”张修征在电话里对自己的叔伯兄弟们说,在城市过年很清静,没老家过得热闹,他还挺想家的。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村民进城打工,留在村里的人越来越少。南孙家村党支部书记张修民对记者说,南孙家村共有200余户人家,年轻一代基本上都已进城找工作,留在村里种植大棚蔬菜的村民,年纪最小的也近40岁,仅今年春节,就有五六户家庭因为要帮儿女看孩子而选择进城过年,而因为老人去世不再回村过年的家庭也有四五户。“我们村子不大,有10户人家过年不回家就能明显感觉出来。随着年轻人陆续在城里安家,像这样在城里过年的家庭肯定会越来越多。”张修民说,今年农历大年初一他在村子走了一遭,发现有不少人家房门上都上了锁,很多村民都不回家过年了,“不管去哪过年,家人团聚这个主题是永远不会变的,有父母在的地方才是家嘛。”   文/图 本报记者 张身率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