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时评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时评

第03版
速读潍坊·焦点
 
标题导航
明年底前县域全覆盖
泄题“窟窿”需打三块补丁
治懒
“牛仔裤毁灭未来”? 荒谬 !
河鱼大量冻死,公众需要科普
五村庄入选省级传统村落
伤者的麻烦谁来管□ 薛家明
救护车收费打表正当其时□ 唐华
2016年04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泄题“窟窿”需打三块补丁
□ 本报评论员 李明志



  4月23日晚9时25分,江西省人社厅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接到网友和考生反映,今年江西省公务员考试出现泄题,目前人社厅已介入核查。
      (本报今日A15版)
  一再发生的各种考试泄题事件,早已算不得新闻,但对于辛辛苦苦正常准备考试的考生来说,无疑是最大的不公。此番如此大范围的泄题事件一旦坐实,必然会牵涉众多考生的利益。若再以“偶发事件”搪塞缘由,以大事化小的态度得过且过,只会伤透考生的心,让考试的权威、公正散落成一地鸡毛。
  不客气地说,每一次“泄题”事件的发生,都是对监管漏洞及社会公平正义的现实拷问。在每次考试的组织过程中,从命题人出题到试卷送达考生手中,中间是一个包含印制、分发、运送、保管环环相扣的传递程序,必须做到对外绝对保密。一旦某个环节的监管稍有松懈,就极有可能让人趁虚而入。要知道,无论是公务员考试,还是以往发生过泄题事件的研究生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等全国性大考,亦或是数量更多的地方性考试,由于其间涉及诸多利益,不管是“外贼”,还是“内鬼”,无时无刻不在虎视眈眈。
  每次泄题事件发生后,且不管最终如何收场,但坊间和官方在“严查”这个态度上是一致的。在这个前提下,如果说以往“泄题”频发,是由于“严查”于法无据,无奈调查只能“高高举起,轻轻落下”,那么,如今法律已经足够明确——去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首次明确将考试作弊视为一种具体犯罪行为,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此严明的法纪挺在前面,“严查”没有理由不从态度转为行动。
  在这次公考泄题疑云中,一旦事件被核查认定确有其事,就应该让公众看到妥善的危机处理机制,以此还考生以公平,还考试以公正,断不能不了了之。对于泄题所涉及到的所有人,都应严格依法追究刑责;此外,在查明事件波及范围的基础上,如果有必要,理应考虑二次重考;对于泄题事件中的受益者,出于警示告诫的目的,也应考虑给予相应惩戒。
  从规范考试流程、保障考试公平的长远角度考量,对任何规模、任何程度的泄题事件,都不能满足于“有一说一”,必须及时汲取教训,建立起制度性、系统性的处理机制,这主要体现在升级考试监管防控体系,用密不透风、无缝对接的安全管理,全力杜绝泄题、作弊等恶性考试事件。可以说,只有把法律的威慑力、制度的保障力和监管者的执行力真正捏合起来,泄题的可能性才会降到最低。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